343.第343章 糖衣炮弹(1 / 2)

杨锐等了一盏茶的功夫,就见捷利康的天津经理从行政楼里出来了。

开门坐上副驾驶,杨锐问:是因为理查德关系吗?

他没说理查德,不过,我提出由捷利康公司出资,与他们合建实验室,被拒绝了。捷利康的天津经理是个年轻的英国人,外表矜持,语气高傲的用英语道:其他学校都是抢着要和我们合建实验室,或者合作项目的,这位庞校长说北大要做研究,会优先与学术机构合作,竟然不想和我们这样的商业公司合作,担心钱多的校长,我是第一次见到。

优先与学术机构合作,比如加州伯克利大学?

他没有说具体的名字。不过,拒绝我们应当是利益冲突,唔只能是利益冲突。捷利康的天津经理斩钉截铁的说。

捷利康在中国是有多个合作项目的,每年也会投入一定的资金以维护公司的形象,这些纯外汇的投入是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最喜欢的,往往都要争抢才能得到。

在过去的两年里,包括北大清华和中科院在内,都与捷利康等英资港资公司接触过,有的拿到了钱,有的没拿到钱,但不管拿到还是没拿到的,仍然在继续积极的与之接触。毕竟,像是捷利康这样的大型跨国公司,现在也就是那么几家,属于生物或者其他专业领域内的公司就更少了。

庞校长毫不犹豫的拒绝,只可能是这笔钱拿不到手,否则,谁又会嫌钱多。

相比来自英国的跨国公司,庞校长显然更喜欢来自美国的名校教授。

对此,捷利康的天津经理颇有些愤愤不平,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这位最靠近首都的捷利康经理,得到的恭维太多,拒绝太少了。

他扬起下巴,道:你说的这个理查德,一定和北大签署了排他性的协议,让北大支持他做出克隆突变基因的实验,生物制药公司很喜欢用这种方式限制大学的教授,没想到这个大学教授也学过来了。

如果能确定他们的协议就好了。杨锐有点自言自语的说。

我可以帮你问一下。捷利康的天津经理带着浓浓的自信,说:排他性的协议必须和北京大学签署,这位庞校长不告诉我们,我们也可以问其他人,中国的单位不是很在乎协议的保密。

那拜托你了。杨锐皱了皱眉,他也不认识其他的外国公司了。

捷利康的天津经理笑着点头,又开门出去,再进行政楼。

这次的时间更短,皇冠车的司机在外面抽了两支烟,就见经理回来了,赶紧用手扇风,然后坐回到司机位上。

问到了吗?杨锐没有搞稳如泰山的把戏,直接问了出来。

是与理查德签署了协议。捷利康的天津经理喘了口气,道:协议的具体内容,是以理查德为主组成团队,完成数个项目,协议时间是1+2+2,先做一年,可以再延长两年,最多延长4年,总协议时间不超过5年。经费由北京大学出一部分,理查德也会出一部分,在此期间,理查德的工作单位是北京大学,据说加州伯克利分校也同意了,说不定也会出一些钱,作为交流活动的一部分。

按道理来说,理查德作为访问学者,他的工作单位仍然应该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是要写在论文里的信息。一所学校的科研成果积累,也是由此而来的。

不过,80年代的中国大学任性一点,美国人通常也是不在乎的,在这个院士都不一定能发表顶级期刊的年代里,中国高校与美国名校的差距,实在是大到了可以获取同情,吸引慈善的程度。

杨锐将捷利康的天津经理说的话,细细品咂了一番,说道:理查德打的好主意,他的署名权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付出的全是加州大学。当然,加州大学也不在乎一两篇文章的署名权,他们更想和中国的大学搞好关系,还真有点左右逢源的架势。

左右逢源用英文不会说,杨锐就随口用简单词汇代替了。

坐旁边的英国人耸耸肩:你如果想结束这样的协议,恐怕得出一大笔钱才行。

我没钱用在这种地方。杨锐说:得想一个简单的方法解决此事。

我可以提供一个。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