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检查(1 / 2)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东的?姚乐收起笔记本来,再次扒着前座和杨锐说话,像是个小记者似的。

她坐在后排中间的位置,因为车体宽大的缘故,姚悦差不多是半个身子都探到了杨锐身边。

杨锐稍微转一下头,就能看到姚乐水汪汪的大眼睛。

这眼睛,是真的水汪汪,有点像是普通的女孩子刚刚哭过似的杨锐恍惚间,突然想到桃花眼一词,再仔细看,仿佛察觉到了些微的娇媚。

不过,是不是心理作用,还有待分析。

杨锐!你交不交代!姚乐忽然提高声量,继而咯咯的笑了起来,转头又装作严肃的样子,假模假样的咳嗽一声,问:有什么秘密,通通交出来,要不然,给你上老虎板凳,灌辣椒水!

哪里有什么秘密。杨锐摇头,又道:我天生记忆好。

记忆好为啥又复读了?姚乐似乎是了解过情况的。

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杨锐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道:高考没有百分百的,好在最后的结果不错,对不对?

姚乐微微点头,有些乖巧的可爱。

姚悦看着妹妹和杨锐说话,心里涌起各种的不平衡,趁着车等红绿灯的当口,一把将姚乐拉回来,对杨锐道:不行,你地理熟的很,我要问你别的。

杨锐不在意的道:我地理真不熟,我理科生唉,高考的时候,都不考地理的。

那我问你历史不对,你是故意误导我的,是不是?姚悦现在疑窦重重,想了想,却是看向郝玉,道:郝姐,你在银行工作,有啥特别点的问题,你来问他。

我?我不懂这些的。面对三个大学生,郝玉有些放不开。

姚悦拽着她,道:你想想,总有银行的生僻知识吧,你想好了直接问。

郝玉扭捏片刻,道:那就说说现行人民币的含义吧。

姚悦眼前一亮,有些赌气的问:好问题,就说这个。

杨锐无所谓的道:这样的问题,我知道才不正常吧,不知道才是正常的,对不对?

那你知道不知道?

我随便说点吧,比如十元的大团结,恩,正面是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象征人民参政议政;背面图案是城楼,主色为黑。五元正面是炼钢工人,象征工业以钢为纲,背面的露天煤矿是发展能源工业杨锐说这些东西,那是一点都不费力。

郝玉不等他说完,打断道:那你知道有哪些版,什么时候发行的吗?

这基本是银行内部的资料了,外人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都不一定去看。

不过,杨锐集邮的时候,顺便翻过一些书,所谓邮币卡邮币卡,说的就是邮票钱币和(电话)卡不分家。

杨锐此时说的痛快,也不在乎别人会不会怀疑,稍微想了一下的样子,就道:我说知道的,62年版的一角背面颜色是深棕和浅棕,67年12月15日发行了调整后的一角,颜色变成酱紫和桔黄

郝玉哑口无言。

姚悦听着听着,有些刚强的面容却是软了下来,姚乐更不用说,整个变成星星眼了。

你怎么做到的?姚乐开始抓杨锐的胳膊了。

杨锐被她晃的摇来荡去的,失笑道:你不是问过了?

不嘛,我还要问姚乐整个开始撒娇了。

还是姚悦拉住她,叹口气道:你不要影响杨锐了,让他好好休息一下。

啊?为啥?休息什么?

姚悦轻声道:要掌握这么多知识,当然要看无数的书了,能不累吗?你想想,你到今天读了多少书?别说记住这些东西了,好多看都没看过吧

我又没有过目不忘。姚乐嘟起嘴。

姚悦摇头,瞥了杨锐一眼,道:你杨锐说了,他如果真的过目不忘,他也用不着读两次高三了,他以前肯定是把时间都用在课外书上了,所以都没好好的看课本,你想想看,他假如是过目不忘的话,课本总不至于一遍都没看过吧,如果能过目不忘,不是都要记下来?

姚乐没抓住重点,蹙眉道:但看过和理解是两回事吧。

理解就要付出努力呀,杨锐发表的那些论文,我费尽全力都做不出其中的一点零头姚悦停了一下,改口道:不是我做不出一点零头,是仓教授,很多人都做不出一点零头来这些努力,总不是与生俱来的吧。

杨锐很不好意思的想:有些东西,还真的是与生俱来的。

姚乐则不明白的喊道:姐姐

你听我说。姚悦有点小激动,却是道:我不知道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人能过目不忘,但我肯定,杨锐没有。所以说,这些知识,都是杨锐一本书一本书看过来,一本书一本书背过来的

姚乐啊的一声张大嘴,看向杨锐:真的?

杨锐同样张大嘴,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姚悦却是依旧条理清晰的道:杨锐看这么多书,每天还要做实验,一定是非常累的,我想不到你是怎么做的

姚悦看着杨锐,握紧拳头道:总之,我们在学校里,也要努力,姚乐!

哦好吧姚乐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姚悦却已是心满意足,拉着姚乐,不让她再打扰杨锐,并吩咐杨锐,趁着路上的时间,好好休息,别想太多。

江师傅依旧保持着清醒,问:那咱们友谊商店还去吗?

去,好不容易出来了,溜达溜达也是放松,让杨锐休息一下也好。姚悦是以过劳死的标准,开始分析杨锐。

友谊商店在长安街上,门口有大红灯笼和门岗,以及扎眼的老外。

门岗如同广场国旗班的士兵一样挺拔英俊,标准的身材和锃亮的武装带,很是吸引了几名外国游客上前拍照,就像是后世的中国人到了白金汉宫,围着熊帽子的英国兵拍照一样。

而在外国游客的身后,则是更多的中国老百姓看热闹。

长安街是任何到北京来的游客的必经之处,而来北京的游客,除了老外,还有大把大把的中国人。所以,即使北京的老百姓从73年看到了84年,看热闹看的都不爱看了,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各族人民,仍然执意的将友谊商店看做是一个景点,并围拢在四周,一边观察外国人,一边小声的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