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扶苏是个孝顺的孩子(1 / 2)

“不错,就是科举制。”

“什么是科举制?”

“科举制就是用考试来衡量一个人才的标准,当然,这个推行的力度,本相恐怕一个人独木难支啊,这是要革掉那群王公贵族们的核心利益,若是公子不支持,本相或许不会在此时使用这个办法的。因为有些违背时代。”

“考试衡量一个人才的标准?”

扶苏听得一头雾水,“李相,考试怎么能够衡量一个人才的标准啊?”

“公子,你说说看,现如今的大秦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以什么为主?”

“呃以吏为师,学习法律知识,然后逐级升迁?亦或者是凭借军功升迁?”

“不不不,你看到的是表面,而非是根本所在。表面上看,军功爵位制度是很合理的,但如今四海已平,没有战事,军功升迁的这条路就已经死了,你觉得还会有新鲜血液注入到军队系统中吗?大秦的统兵权不是一直被那几个出名的家族把持着?”

“这倒是可朝廷的大部分官员不都是从基层做起的吗?”

“呵呵,你所看到的基层,并不一定是基层,很有可能是做个样子,行个过场,现如今大秦的各地地方官为什么不得民心?是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功勋子弟亦或是当地地主豪强,他们根本就不将普通的百姓当成人,地方父母官对百姓都如此,你还想要奢望大秦有难的时候,百姓们会出来勤王吗?”

“这”

扶苏顿时语塞,他觉得李林说得好很有道理,现如今他亲自参入朝政之后,就越发地觉得大秦的绝大部分官员们都将老百姓们当作了一串数字。

一串自己政绩的数字。

根本就没有将他们当作是人,跟自己一模一样的人。

这种畸形的蔑视,将会带来什么?

带来傲慢与偏见。

“公子,本相有一句诛心之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相但说无妨,扶苏不是那种无端小人。”

“好,那本相就冒犯了。导致大秦覆灭的主要责任人,是当今陛下!”

“啊?”

“你且听本相细细分析。”

“好!”

“公子,假如本相不出手干预,未来的大秦会覆灭在谁的手中?”

“六国余孽?功勋子弟?”

“都不是。”

“那是什么?”

“是穷人,是穷得活不下去的人。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商不是被周武王灭的,是被穷苦大众灭的,谁能料想到,帮助商纣王攻打周的三十万奴隶们会在关键时候背刺商纣王呢?”

“这”

“同理,周衰落也是如此,民有菜色,君王不知,昏庸无能,贪恋美色,虽有所谓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流传,但本质上来讲,是民心皆失,是周厉王暴政对待民众,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于是乎,民有怨言而不得宣泄,宣泄者斩杀之,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后继者虽然有心改变,奈何民心已失,又非超人之气度,如此,周分两半,衰落不免。”

“这个观点李相你先前让嫚阴带给我的小册子中提到过,而且你也在里面说了,再苦也不能苦穷人,难道这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不不不,本相在小册子里面只写了个概述。百姓是人,而不是畜生,更不是好看的数据。他们的愿望很低,只要有一口饭吃,就绝对不会造反,没有人愿意天上下来就是反贼,本相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李相,你说得不错,父皇的确是不怎么待见天下的百姓,他杀起百姓来从不手软”

扶苏叹了一口气。

诚然始皇帝是千古一帝,做出了数不清的功绩。

但不得不说,修筑长城的那数万万的枯骨,是一点儿都没有感觉到的。

从来没有人否定他的功绩,但也从来没有人承认他对当时治下的百姓很好。

自古至今,除了些许圣母之外。

“陛下是贵族出生,哪怕幼年时在赵地体验了民间疾苦,但是他从根子上的思想是贵族思想,这不是他自己想要变成这样的,本相知道,他是一个想要为天下万民提供一个良好环境的人,也同样知道他并不是一个残暴嗜杀的人,但是他骨子里面的这种偏见,就决定了他在施政方面对待百姓,永远不会顾忌百姓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