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终于轮到我上场了(2 / 2)

“十一兄不早就说了嘛,我即刻赶回去报信。”

从东侧山坡迅速下山,范图找到准备好的坐骑,刻意绕开了那条路,绕行向华原县方向驰去,驰出去十余里路才转而向西南防线,在毛鸿宾堡取了两匹范十一早就存放的马匹,连夜赶往长安。

这一夜,仁智宫内动荡不安。

李渊在翠微殿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在一点点回想,大郎当年的稳重和孝顺,二郎的无敌风姿与执拗,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到现在这个模样的呢?

平心而论,李渊和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不同,他虽然在前隋就身居高位,也曾经纵横沙场,但他并不是如刘邦、刘秀、朱元璋那样从血火中走出的至尊,这使得他有时候的思维模式不太像个皇帝,而像个族长。

如果太子不肯来,或者太子举兵谋逆,甚至杨文干也起兵了,二郎还会留他一条性命吗?

在一个月前抵达仁智宫的时候,李渊私下向李世民许诺过,若是太子谋逆,你当正位东宫,太子降为蜀王,他日若有不臣之心,遣一良将便可擒之。

但现在看来,虽然很难理解,但李渊猜测这些诡异事件中,或许也有秦王一脉的插手。

李世民也难以入眠,在与房玄龄、杜如晦等幕僚的反复讨论中,特别是得到了凌敬的“提点”后,这位秦王殿下不得不考虑一种可能,或许是封伦的手笔。

以封伦的能力,如果想制造出一场构陷太子谋反的事件,不会这么轻巧的就被戳穿,即使除却尔朱焕可能的叛变,也是漏洞百出。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封伦是通过杜淹来举告太子谋反……秦王一脉留在长安的人并不多,但也不算少,不说其他人,黄门侍郎唐俭、中书侍郎宇文士及都在长安。

而杜淹虽然是杜如晦的叔父,但在天策府内部并不重要,更不是李世民的心腹,封伦为什么要用杜淹?

最重要的是,封伦完全没有与李世民有过任何的沟通……之前这么长的时间,封伦在动手之前完全有机会遣派信使来仁智宫。

所以,李世民开始怀疑封伦的立场。

在目前的局势中,将水搅浑,对秦王不是好事,而对于东宫来说,就未必了。

这一夜,难以入眠的人很多很多,但大都是躺在床上难以入眠,比如一脸愁容的太子李建成,比如陷入深思的裴世矩,还有唯一已经睡着而且睡得很香的李善。

只有两拨人不是躺在床上的。

一拨是连夜启程向仁智宫方向进发的杨文干、宇文颖的千余士卒。

另一拨只有一个人,是纵马狂奔的范图。

在天色微亮的时候,李建成、裴世矩已经沉沉睡去,李渊、李世民也在睡梦之中,而站在小山头上的杨文干已经远远眺望见凤凰谷了。

在这时候,被唤醒的李善打了个哈欠,笑着看向崔十一娘,“终于轮到孤上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