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江北变化(1 / 2)

就当金陵城里的的一群读书人们,一个个埋首大唐帝国礼教部刊印的各式理科书籍,以求在即将在三月份展开的会试里大展身手的。

在长江北岸的和州,长达三个多月的和州、江浦等一系列江北沿岸的战役也终于落下了帷幕。

而和州等江北沿河战役之所以拖这么久,一方面是因为补给问题,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寒冬问题。

其中的补给问题嘛,安庆战役后,第四师虽然就在长江边上,可以很方便的从长江河运里获得各类物资的补给,但是实际情况是。

安庆战役结束后到去年十一月份之前,也就是楚军拿下金陵城之前,第四师所获得的物资补给却是非常有限。

因为进攻金陵城之前,大楚帝国的各类物资以及运输物资的后勤力量,基本都是被用于集中供应进攻江南的几支部队,包括第一师、第六师、第一近卫师、第七守备师、第一臼炮团、第六臼炮团等。

同样参加东进战役,但是在江北地区作战的第二军各部,也就是第四师、第八师、第五守备师等部队,其后勤供应优先度是排在江南作战各部队之下的。

即便是江北地区的第二军各部的补给优先度在楚军内部,第四师在安庆战役后,其物资供应优先度,也排在第八师后头。

那个时候,第二军的后勤运输力量,基本都是在全力保障深入庐州府北部,部分兵锋更是达到了凤阳府南部一带的第八师。

当时的第八师打的比较艰苦,再加上江北地区下雪的早,物资供应不顺畅,一度搞的比较麻烦。

如此情况下,第四师的物资供应优先度也就只能往后排了。

等到了楚军攻克金陵城后,大楚帝国的物资供应压力得到了初步缓解后,才是逐步向江北方面增加了物资,但是增加的也不多。

毕竟在十一月份和十二月份,楚军依旧在江南发动攻势,整个过程虽然没有什么大规模艰苦的战役,但是中等规模的战役却是打了不少。

镇江战役、苏州以及松江战役等,还有规模更大的湖州战役,当时的楚军前后夹击也是动用了两个主力师的兵力呢。

这些战役虽然没给楚军带来什么人员上的伤亡,但是物资的消耗依旧不小。

或者说,楚军的低人员伤亡率,是直接建立在楚军的强大火力之上的,而强大火力则是需要消耗大量炮弹子弹火药的。

这种情况下,江南地区依旧吞噬着大量的弹药供应,大楚帝国虽然也增加了一部分江北地区各部的弹药供应,但是增加的也不算太多,至少是没办法让第四师敞开了手脚强攻和州。

弹药以及其他各类物资的供应不足,再加上和州那边十月下旬就开始下雪,后续天气就处于严寒当中,这也极大的影响了第四师在和州方面的行动。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驻防和州的明军里,有着大几千人的江北新军,此外还有部分来自漕运总督乃至山东地区的明军兵力。

当时驻防和州一线的明军最多的时候,一度达到两万余人,其中七千余人为江北新军,拥有各类长管火炮二十余门,其中十多门乃是两斤半野战炮,还有几门则是旧式重型红夷大炮。

新型火枪大概也有个两三千条。

这打起来虽然依旧打不过第四师,但是人家龟缩在城内,并且依托严寒天气进行严防死守,第四师一时半会的还真拿他们没办法。

所以一直就拖到了今年,等到了江南地区的楚军获得了湖州战役的胜利,并紧接其后拿下了杭州后,江南地区的战事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尽管后续浙江中部以及南部方向还会有战事,不过整体规模也不会太大,并且算不上太过急迫了。

因此那个时候开始,大概也就是今年一月份元宵过后,大楚帝国高层经过御前军事获益讨论后,才决定调整战略物资供应方向,把江南方向转移到了江北方向。

从这个时候,江北作战的第四师、第八师、第五守备师、第十三守备师、第一骑兵旅、第四臼炮团等作战部队,才开始获得了最高优先度的战略物资供应。

大批后方汉天兵工厂生产的各类武器弹药、汉口被服厂生产的各类军服、军鞋、帐篷、被子,从湖广、江西等各地集结并运输而来的众多粮草,这才陆续通过后勤部下属的内河运输船队,逐步运输到安庐高官江北岸的各个港口里,再通过马车、独轮车等各种陆地交通工具运输到前线各地。

此时,第四师因为就在长江边上的和州作战,而这一次又有了物资补给优先度,不会和以前那样,眼睁睁的看着大量满载物资的船队从眼前过……

得到了大量物资补充,尤其是得到了新成立的第七臼炮团的增援后,第四师终于是在和州打出来了属于楚军主力部队的样子。

火炮开始朝着和州城以及周边明军驻防的几个堡垒进行狂轰乱炸。

这突然加大的火力,一度让对面的明军差点没认出来对面的楚贼是不是还是原来的那支楚贼。

要知道和州一线两万多明军,在过去几个月里驻防和州一线,并和第四师交战的时候,也算是和第四师有过不少的交手,但是还从来没见过这么猛烈的炮火。

当时第四师的枪炮火力,在明军看来虽然也挺猛的,但是也就那样,

就那种火力密度,他们和州一线的明军咬咬牙其实也能做到,毕竟和州一线有大几千的江北新军呢,人家也是有一批两斤半或五斤野战炮的。

只要舍得弹药钱,他们也能短时间内打出一番声势不俗的炮击来。

所以,他们一度认为,外界说楚贼枪炮犀利,打起仗来炮火极其猛烈是属于言过其实。

不过是一群打了败仗的家伙,为了推卸责任,这才故意夸大楚贼的实力。

然而等到下一份下旬,楚军开始加大对和州一线的炮击力度的时候,他们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说楚贼枪炮犀利。

尼玛,那猛烈的炮火密集的很,而且一天到晚都在打炮,就没听停歇的时候。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见识到了楚军里的大量四十八斤臼炮覆盖炮击的场景。

四十八斤臼炮,他们也见过,也挨过这种火炮的炮击,但是吧,之前第四师所获得的四十八斤臼炮的支援力量很少,只有区区八门而已。

臼炮这玩意,本来就命中率差点很,射速又慢,这臼炮数量不多的话,其实打起来看似威力大,然而实际杀伤力还是比较有限的。

然而这一次,第四师除了原有加强给他们的八门四十八斤臼炮外,还获得了第七臼炮团的支援。

第七臼炮团,辖有足足四个臼炮营,每个臼炮营都辖有十二门四十八斤臼炮,一共就是四十八门。

这么多臼炮集中炮击的时候,命中率这东西都可以直接忽略,因为都是采取覆盖式炮击。

至于射速不够也无妨,反正就是超额的炮手伺候一门火炮,一直持续打,反正炮弹管够。

大量臼炮再加上九斤野战炮,五斤野战炮的炮击,往往一阵猛烈的炮击下来,对面的明军驻防的堡垒就已经面目全非了。

和州一线明军构筑的防线,于是乎也就逐步出现了漏洞。

随着大量和州城外围地区的城外堡垒被攻克后,和州内的明军虽然也进行了顽抗,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

眼看和州是守不住了,和州一线明军在新任‘总督漕运兼理江北、凤阳、安庐等地军务兼抚江北、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宋祖舜的带领下开始撤离和州防线,尽管撤退的过程里损失也不小,不过好说好歹还是在他们骑兵的配合下,成功撤出了一部分主力,其中就有至关重要的江北新标军五千余人。

他们在骑兵的掩护下,先撤往应天府江北的,然后又撤往六合,再后来,其主力撤往扬州,一部分兵力撤往了滁州。

而第四师则是因为缺乏骑兵部队,自身的第四师属骑兵团比较拉跨,而配合第二军作战的第一骑兵旅又在合肥一线,所以对于明军撤走也没太好的办法。

说起来,这个宋祖舜还是第一个在楚军的攻势之下,还能把主力给撤出去的,其他的先不说,但是带兵打仗的本事比其他楚军之前遇上的各种乱七八糟的巡抚、总督之流强得多。

怎么说呢,明廷很难得的用对了一次人,尽管这一次明廷能用对人,还是因为当初的王家祯力保……7эzw八.com

宋祖舜,这应该是最近这些年里,明廷里少有几个军事家了,他长期在边关驻防,有着丰富的带兵作战经验,尤其是擅长于防守作战。

王家祯被崇祯重用,担任南京总督后,就是向朝廷举荐了宋祖舜为江北监军,不过这个监军只是一层皮,实际上宋祖舜干的事是负责编练江北新标军。

这支江北新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陈必谦当东线总督的时候。

老早时候,之前漕运总督兼任凤阳巡抚朱大典就搞了千把人的新标军,这应该是明廷里比较早期的新标军了,比史可法的安庐新标军成军时间还要早一些。

不过没多久这一批新标军就被王家祯摘了一部分桃子,被王家祯强行扒拉走了半数人。

当时的朱大典虽然也算是总督,但是这个总督在王家祯面前却是没什么牌面。

因为朱大典在崇祯八年的时候,就因为打流贼不利而遭到贬低,后续又因为打楚贼不力,多次被贬官……

虽然现在朱大典还继续当着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但实际权力已经不如以往了。

更何况,王家祯的南京总督,和寻常总督不一样,乃是总督河南、南直隶、江西、浙江军务的。

凤阳巡抚地区也好,漕运总督也好,河运总督也好,其实都在王家祯这个南京总督的管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