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先中举人(2 / 2)

试策跟今天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差不多,一般都是主考官就时务提出具体问题,让考生发表见解,所以又称“策问”,考生的回答则称“对策”。

对策通常是千字文,但也有洋洋洒洒写了上万言的对策。

由于策与论都是议论文体,又将两者并称为“策论”。

‘别头试’对盛长柏没有任何的难度,没有任何意外。

盛长柏取得了举人的身份,有了参加明年省试的资格。

考中了之后,盛长柏的家庭地位,还是提高了一些。

盛长柏有了在家里外账房,支取钱财的资格。

几十几百两的小钱,盛长柏都可以随意的支取出来。

有系统签到,有每个月的月例,有王若弗的补贴。

盛长柏没那么缺钱,但有了自由支配金钱的权利,也就代表着盛长柏,已经开始被当做成年人,有了话语权。

子凭母贵,母凭子贵,这都是相互的。

盛长柏越有出息,盛紘就需要多对王若弗客气几分。

但是盛长柏,也没有改掉自己的作息,花钱的地方,还是买一些时文古籍,偶尔的去各大酒楼,吃吃喝喝。

最多的时间,还是用来埋头苦读。

“长柏,明年的春闱,你可是要下场一试”

又是一回盛紘休沐在家,日常的考问功课之后,盛紘开口问道。

“父亲,咱们大周朝的官家,从太祖开始,就都酷爱‘神童’,孩儿如果能在束发之年,一举高中进士,兴盛盛家门楣,自是不难。”

盛紘这个人没有崇高理想,盛家兴盛就是盛紘最大的追求。

“为父本想让你稳上一稳,在等上三年,精进一番课业,再下场一试,争取一举一甲夺魁。”

盛长柏都没想到,盛紘有了这么大的野心,想让盛长柏考一个状元。

也是单从经义,文章上来说,盛长柏已经超过盛紘的水平,盛紘才会生出这种想法。

考中进士的名次,也是挺重要的,新科进士一半的前途,可以说在殿试定下名次的时候,就注定了。

名次好的,就是会被投入更多的资源培养。

名次越好,踏上仕途的也就越高,升官的速度也就越快。

能打破常规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但柏儿你所思也不无道理,明年春闱,为父赞同你下场一试。如若不中,就是三年之后下一科,你也不及弱冠,同样也是少年进士。”

盛紘最后还是对盛长柏表示了支持。

盛紘帮盛长柏定下,参加来年的春闱之后,盛家就更安静了几分。

盛紘和王若弗对家宅管理严历了不少,尤其是盛长柏的院子附近,更要保持着安静。

家里最近,没少管教喜欢多嘴,闹腾,吃酒,耍钱的丫鬟,婆子,小厮。

盛家院里的风气总算是好了一些。

以前的盛家下人,真的没有大户人家,下人的的规矩。

也不只是下人,盛家从妻妾到下人,都没什么规矩。

盛家发家也就几十年,还家道中落了一回,远还说不上是什么贵族。

也是为了给盛长柏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家里才能多清净一点。

家里虽然挺安静,但是东京汴梁热闹了许多。

临近省市,各地的举子,都提前出发来到了东京。

上万名的举子,涌入到了京城,让偌大的汴京城,都热闹了几分。

来到汴梁的各地举子,第一件事,就是摆摊卖货。

把自己从家乡本地,沿途各地带来的特产,发卖出去。

才能有钱去客栈,旅店投宿。

因为没有明清时期,举人大额免税的优待,大周朝的举子,普遍还是比较穷的。

普通的耕读中产之家,有个上百亩田地,供养一个读书人,都不容易。

古代时期,教育投入的成本,只会比现代更高。

教育普及的现代化社会,教育投入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何谈是古代。

普通一本论语,孟子的集注,就要大几百文到几千文不等。

想要读一个明白,拜师束脩,笔墨纸砚,哪一样不要花钱。

供养一个脱产的读书人,足够使得一个村里的上等人家返贫。

虽然有了造纸术,印刷术,教育可以普及到平民之家。

但是大部分的殷实之家,供养一个读书人,也到了经济的极限。

读出一定的成绩之后,考生去州里参加州试,衣食住行,是一笔开销。

幸能得中,过来汴梁参加省试,一路奔波几千里,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距离汴梁远一些的考生,从秋天过了州试。

就要提前出发,尽快赶到京城,等到来年二月省试结束。

小半年的时间,都是吃,穿,住,行,在外,每天至少开销百文以上,半年时间,起码需要几十贯钱。

这些外地举子,基本上都会有师长给予提醒,也就都学会了,带一批各地的特产进京。

赚得一点钱,也好在汴京,生存下来。

涌入了这么大一批举子,东京的客栈,客店,旅馆的价格,怎么可能不水涨船高。

别说是旅店,就是青楼瓦舍的消费,都要比平常高上许多。

大周朝也很有一些举子,多次进京赶考,没有考中进士。

但是走通了家乡到汴梁的商路,靠着经商发了家。

解决了住的地方之后,对于这些外地举子,也不算完。

还要积极的找关系,找门路,参加一些文会,诗会,希冀可以扬一扬文名。

文章太长不好流通,但是诗词,通常都不长,易于流传。

外地举子进京,也是各地文化交流,优秀诗词频出的文学盛会。

除此之外,还需要卖力的打探,这次礼部省考,主考官,副考官都是何人。

都是哪些人,有资格担任这次省试的主考,了解考官的经历,主张,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