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调兵遣将(第三更)(1 / 2)

崇祯想要改革,可改革从来不是某一个人能够推动的,他需要一大批伙伴来支持他今后的动作。

大明朝廷用人制度的改革,势必会侵犯朝官集团的既得利益。

因而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使得君臣之间更加离心离德。

官僚集团认为咱们遵循祖制就行,陛下你可别想一出是一出,这会让执政造成很多麻烦的。

但崇祯不管,他已经有点开始不相信这些文官,愈发倚重宦官势力了。

因此他的用人改革想过无数办法,坚持了许多年,但陡然增加了朝政的混乱,却始终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崇祯一直在努力地抓理财、抓军事、抓吏治,要把自己的政权建设得更加巩固起来。

他一直遵奉着乱世须用重典的信条,喜欢用不测君威震慑群臣,以激励臣子们用心办事。

可事与愿违,终究没有达成一个目的,什么都抓,什么都没法抓在自己手里。

相比于崇祯的执政能力,反倒是臣子们的湖弄摆烂能力更胜一筹!

他近期觉得自己办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大事。

加辽饷,不听任何人减缓税收的建议!

要不是念着毕自严的好,胆敢不执行朕的旨意,抓你进诏狱,让你悟道去。

事实上,加剧了更多人投身起义军,不想给大明当顺民了。

重新选武举人,给他们进士的待遇,激发他们为国效命的荣誉感。

可事实这些人大多都是花架子,甚至连延绥总兵王承胤都不如。

王承胤虽然不要脸,但总归也是有点本事的,欺负欺负陕西本地起义军,那还是手到擒来的。

同时崇祯也提拔了许多新人上来,期待着他们能够为国效力,好好干活。

但耐心不多,没什么培养人才的计划。

不行崇祯就喜欢换新人,搞得这帮官员当真是心情七上八下,唯恐自己做错了什么事,索性就不做,免得出错。

最为重要的是,崇祯决定不花钱招抚了,前面从自己内帑里出的十万两银子,就当是肉包子打狗,难得大方一次。

他撸了杨鹤,让洪承畴这个能文能武的干吏,担任三边总督,剿灭陕西境内所有起义军。

崇祯坐在龙椅上,对于这些动作,都感到非常的满意。

正当他踌躇满志的时候,宣大总督张宗衡送来了奏报。

崇祯看见足有二十万起义军,汇聚在山西,大怒不已。

杨鹤误朕!

要不是他一味的纵容,山西贼寇如何能做大到这般?

还三十六营?

紫金梁王自用,朕记住你了!

紧接着张宗衡开始诉苦,不是臣不想去剿灭锤匪贺今朝。

实在是长城外的林丹汗又蠢蠢欲动,无法分兵,专心去围剿贺今朝。

还有给山西镇的万余残部送去消息,至今都没有回复,很可能是道路被锤匪截断,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就没有派人联系。

至于延绥总兵王承胤的数万人马,目前无法进入山西。

所以围剿锤匪贺今朝的作战计划被搁置!

崇祯越看眉头皱的越深,他自从登基以来,一直勤政,如今双鬓偶尔会冒出两根白头发。

对于宣大总督张宗衡上的奏疏,崇祯看着虽然不爽,但也是事实。

林丹汗一旦再次入侵大同,那岂不是又得花上几万两银子填满他的胃口?

但朝廷现在哪里还有银钱,给林丹汗呢!

在奏疏的最后,张宗衡点明了一点,他已经派遣孙传庭假装投降贺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