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西门庆杭州定国策(1 / 2)

鲁智深与方杰喝到天黑便回营地了。

毕竟两人身体有伤,多少还是要给安道全一点面子的。

回到杭州知府衙门,这里原本是赵构设置的行宫,稍微改造一下,既成了大军的营地,又成了知府衙门。

这一任杭州知府众人不是很熟悉。

毕竟此人虽然与西门庆关系匪浅,可是一直在外地经营。

那边是西门庆的弟子许清宵。

此人乃世家子弟,目光远大,胸怀格局,一直在养精蓄锐。

他自从拜在西门庆门下之后,向来只是在暗中默默给西门庆提供军需物资,以及打理生意。

这一次西门庆三面受困,南有江南赵构,西有蜀中武松,北有金国入侵。

龙国危难之际!

许清宵得知后,便举全族之力,耗费金银,联合各大世家门阀,聚齐了数万精兵,前来杭州支援。

西门庆自然大喜,在平定杭州以及周边县府后,不顾眉毛被烧焦的不雅形象,与许清宵秉烛夜谈,就连妲己过来看望了好几次也不肯离去。

许清宵毕竟是读书人,又是名门望族出身。

他对江南颇为熟悉。

江南之地,不仅富饶,而且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是文人聚集之地。

而许清宵给西门庆的第一条建议就是摒弃前朝崇文抑武的风气,尤其是在杭州这等文化氛围最为浓厚的地方。

读书人,不是口头上说说,天天钻研几个文字,卖弄文学。

读书人,当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当许身报国。

读书人,当教化子民,引导百姓同仇敌忾,驱除外敌。

不爱国者,决不能入朝为官。

读书人更要习武,更要带头参军作战!

西门庆抬眼看向许清宵,眼眸中尽是深邃,“许清宵,你可知道,你这么做,就是将天下的读书人都得罪了!”

“天下读书人,尤其是江南的读书人,向来自认为高人一等。他们读书是为了当官,为了书中的黄金屋,为了颜如玉。更是为了出人头地,为了光宗耀祖,岂能与普通百姓一般习武、报国。”

许清宵一脸坚毅,“老师,这就是劣根所在。”

“以前那些读书人他们的出发点就错了。老师曾用前朝圣贤说过的话教诲我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这应当是我们读书人的初衷,这应当是我们读书人的情怀。”

“我这些日子,在家里认真研究,发现前朝文化、经济都是相当繁华的,比起周边国家来说,完全是巨无霸。”

许清宵停顿了一下,脸上浮现出痛惜的神情,“可是这么大一个国家,一直崇文抑武。结果呢,文官当政,军心涣散,军费得不到保障,层层贪腐。”kΑnshu5là

“这些文官,贪腐起来比谁都狠,恨不得掘地三尺去剥扣。而一旦打起仗来,这些文官跑得比谁都快。回到朝廷就说贼军势大,说兵马不足,说粮草缺失。”

“全是借口,全是推诿。更可恶的是,花点银子上下打点关系,吃了败仗的官员,不仅没有被追责,反而换个地方提拔。”

“这样的官员,这样的风气,这样的朝廷,连小小的梁山等反贼都挡不住,被金国直接掳走了朝廷,不灭亡才怪!”wΑp

西门庆见许清宵越说越激动,眼中便浮现出了赞许的神色,“看来,这段日子我让你整理汇集前朝的事情,你是花了心思的。”

“你看到了不足,找出了致命的缺陷,还能找出应对之策,我很欣慰啊!”

许清宵说道,“老师,前朝已亡,可是龙国刚兴,我们起步就要从根本上振兴,从制度上规划,从精神上树立。”

“我的想法是,从杭州开始,从整顿杭州的吏治开始,从文人的培养开始。无论什么时候,文人的出发点都是要为百姓、为天下苍生着想才行,他们不仅要饱读诗书,更要有挺直的腰背,他们要做的是民族脊梁骨!”

“好!好一个民族的脊梁骨!”西门庆拍手称赞。

西门庆指着许清宵说道,“我把杭州交给你,你这几日给我拿出个章程来。”

“难民安置,房屋修葺等琐碎的事情你交给杨千喜他们去做就是了,你将格局想大一点,不要局限于杭州,不要只考虑江南之地。”

“你刚才说的树立民族脊梁,读书人当有爱国之心,同仇敌忾等观点,我都认同。可以理顺一点,列入国策当中。”

许清宵没想到自己的治理杭州之策会被西门庆抬高到国策之中,不免有些担心,“老师,我这些想法也都只是设想而已,还需要不断完善成熟,才能使用。”

西门庆拍了拍许清宵的肩膀,“放心去用吧,只要方向没错,哪怕中间有些小曲折,那都不是什么大事。”

“如果什么都想明白,想彻底,才去执行,那就是黄花菜都凉了。”看書喇

“记住一点,不要怕犯错,所有成功的经验,都是在实践中得来的。犯一些小错不要紧,及时修正过来就行。”

许清宵问道,“老师,你说的要列入国策之中,皇上那边是否要先禀报一下?”

西门庆笑吟吟地看着许清宵,“看来,你还是担心我和皇上的关系啊!”

“放心,皇上说的,我都会去做。我说的,皇上都会同意。我与皇上一体同心,大道同行,你可绝对放心。”

看到西门庆坚定的眼神,许清宵便放下心来。

他这一次,又押对了!

西门庆将杭州这样的最为富饶、最为繁荣、最为复杂的州府交到自己手中,便是对自己的考验,也是对自己的信任。

自己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不辜负西门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