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战争结束(2 / 2)

“纵队战术!”

几乎是所有的法国军官同时喊道。

只不过由于之前的持续动荡和清洗,并不是所有的锡克士兵都能听得懂法国军官的战术命令。

但在持续的炮击和军官们的持续努力之下,还是勉强地组成了几道纵队。

要塞中的亨利·哈丁爵士对这种战术简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他知道对方要干什么,也知道如何克制。

“换实心弹!快!调整炮口,打掉他们的先头部队!让厄斯本少将过来!我要他无论如何都得把眼前这个缺口堵住!”

实心弹是很适合对付纵队战术的,因为只要命中就能带起一串血葫芦。

另外纵队战术具有极强的冲击性,而印度士兵显然难以阻挡这股洪流的前进。

亨利·哈丁爵士第一时间选择了让自己手下最精锐的部队顶上去,厄斯本少将率领的四个团一共7000人全部来自英国本土,武器精良、训练有素。

如果不是到了关键时刻,前者根本不想动用这支部队。但他很清楚现在如果不能挡住这波进攻,那么整个防御极有可能被撕裂,然后造成一场大溃败。

到那个时候就是厄斯本少将部队完好无损也无力回天了...

战争似乎到了关键时刻,只不过法国人忽略了一个问题,若是曾经吉兰特·辛格率领的锡克军,说不定真能复刻法革时期的胜利。

然而此时的锡克军经过持续的动荡和几年的清洗,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直线下滑。

最终不过是几发炮弹便将之前还如洪流一般的军团就被击溃了,厄斯本的部队刚刚展开,双方还未接触..这让后者很是郁闷,只能遥望向自己的老上级。

亨利·哈丁爵士更加郁闷,他本来以为即将迎来一场火星撞地球般的战斗,结果刚放了烟火就结束了。

最郁闷的是敌军撤退得太早了,双方距离不够他也不敢追击,因为锡克人的火炮太多了。

德加·辛格和拉尔·辛格看着正在溃退的大军,他们第一个行动是先金达派来的那个宦官弄死。

然后二人十分默契地开始了一场绝命狂奔,看到主帅们逃跑了军官们自然也不甘落后。

这时候不得不说,法国人还是蛮有契约精神的,在雇主们已经放弃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带着锡克士兵进行有序地撤退,销毁那些无法带走的物资和设施。

亨利·哈丁爵士一脸郁闷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他觉得这一切毫无逻辑。刚刚亨利·哈丁爵士都躲到了要塞的地下室里,因为他确定锡克人一定会开始第二轮炮击。

结果等了很久也没等到亨利·哈丁想象中炮击,当他再次来到要塞的高抬上锡克军的营地已经燃起大火,战场上只遗留了一地尸体。

虽然这是一场没有任何荣誉可言的战斗,但是对于英国来说却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它可以“兵不血刃”地解决印度次大陆上最难缠的敌人。

实际上金达皇后不止给德加·辛格和拉尔·辛格派了督战员,同时还向英国人上了降书称愿意将帝国降格为王国成为英国的附庸。

比起锡克王国的利益,她更在乎自己手中权力是否稳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