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澳洲百姓联合会……农场雏形!(2 / 2)

让大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是朱瀚的目的。

至于说金钱……这玩意对朱瀚来说,只是一堆数字而已。

朱瀚:我不在乎钱,我对钱没有兴趣。

朱瀚没有,朱元璋有!

当朱瀚拿着写好的奖励政策给了朱元璋,朱元璋也第一时间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他得知是朱瀚故意留下的漏洞,听朱瀚解释原因后,大笔一挥直接签字同意。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朱瀚在政令中留下的漏洞终于被发现。

朱元璋开心不已,赶紧把朱瀚喊过来,让他看奏折。

朱瀚看到奏折后,并不怎么放在心上,反而对朱元璋说道:“哥,别那么激动,这个漏洞是我故意给百姓留下的,他们发现很正常,接下来就是看成果的时候了。”

顿了一下,朱瀚对朱元璋说道:“哥,在澳洲不是有驻军吗?他们主要的目的就是防范土著人闹乱子,不过有百姓在,土著想闹乱子也没用,咱百姓的软刀子可是杀人不见血的。”

土著闹乱子,无非就是逼迫他们太狠,但大明的百姓,是最懂中庸之道的,他们对人友善,软刀子放血,土著慢慢的就被同化了。

土著不造反,驻军的作用就没有了。

干脆把常备军改成守备军,实行军屯,驻军的主要作用依旧是防范土著造反,但他们也可以参与到耕种当中来,毕竟百姓们都种地挣钱了,驻军再怎么样,也得改善一下收入水平不是么?

朱元璋点点头:“可以,就这么干!”

不过,朱元璋紧接着又抛出了下一个问题:“七五,百姓们赚了钱,他们会干啥?如果是咱的话……以前咱会存着不花,现在咱会把钱都投出去。”

朱瀚倒是非常肯定:“百姓会投出去的,就像这次发现漏洞的人一样,只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会有第二个!”

钱只有花出去才算是钱,这个道理朱瀚懂,朱元璋也明白,但百姓们对此并不是很理解,所以就需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站出来。

“放心吧哥,以后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朱瀚示意朱元璋放宽心,现在是种下了种子,但距离收获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期间他们能做的只有耐心的修缮、引导,让百姓切实的体会到在大明所能拥有的福利,并且积极的参与到大明的建设中来。

“百姓能如何,还得看七五你。”

朱元璋认为,朱瀚的作用是最大的,尤其是朱瀚搞出来的发明,尤其是在匠作营看到的火车,朱元璋非常好奇的对朱瀚询问道:“七五,你说的蒸汽机那东西,能运用到火车上,那可不可以把蒸汽机用在船上?推动船往前走?”

朱瀚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可以,不过还在研究中。”

“太好了!”

朱元璋脸上露出笑容,对朱瀚说道:“七五,火车和船,对现在的咱大明来说,船的作用更大一些,咱海外的那些飞地,都需要船,但现在的船走的太慢,而且因为气候的原因无法行船,消息有时候要过大半年才能传到咱这,这非常不好,那蒸汽机如果用在船上,是不是可以让船走的更快?”

“是!而且不需要人力。”

朱瀚心中的船,是后世的各种军舰,钢铁巨舰漂泊在海上,像利剑一般披荆斩浪,现在的小木板船,朱瀚不怎么看在眼里。

航母级别的军舰才是朱瀚想要的。

但是,面对朱元璋的询问,朱瀚还是把实情告诉了朱元璋:“哥,目前我们匠作营的工匠已经到造船厂去了,他们研究的船,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木船,而是铁船!我给他们提供了一种可以防腐蚀的涂抹材料,可以让铁船在海上不被海水中的盐分腐蚀……”

朱瀚把制造铁船的困难说了出来,然后对朱元璋解释道:“哥,我知道现在大明最重要的是海外,船只的需求量很大,但海外的那些飞地,现在正是在野蛮生长的阶段,不用给他们过多的关注,有什么事晚个一年半载也影响不了太多,火车才是重要的,到时候我们把火车的铁轨铺到罗马,铺到奥斯曼,把沙俄也一起打下来,这么大的土地,够我们建设很长时间了的。”

“过个五年、十年,最早一批被我们拿下的飞地逐渐被我们同化,在海外的我们大明的下一代也正在接受教育,到时候才是加强管理的时候,届时把研究出来的铁舰组成的舰队,巡游天下海域,谁见到不畏惧?”

朱元璋是那种掌控欲非常强的皇帝,打下来的海外飞地,任凭他们野蛮生长就是,但朱元璋却不这么想,他觉得既然大明把土地打下来了,那自己作为大明的皇帝,不得好好地管理一下啊?

但是,有什么好管理的?军队还好,那些土著有几个明白你是什么意思的?

所以,没啥用。

还不如先任其野蛮生长,等下一代成长起来以后,再进行管理,一步步把那些土地都纳入到大明的管理范围内。

到时候把朱元璋成才的儿子送到国外去,不比什么都强?

其实,有些道理朱元璋也明白,但他就是想把这些东西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稍微松一下缰绳他都会觉得不舒服。

这是强迫症。

强迫症,得治!

朱元璋听到朱瀚的话,心里有些不好意思。

这些话朱瀚和他说过好多次了,朱元璋也听进去了,但心里都是觉得怪怪的。

“是!七五说的对!”

朱元璋摆摆手,表示海外的那些飞地他暂时不管了,全权交由朱瀚负责……朱元璋对朱瀚是放心的,而且朱瀚平时只负责出主意,派到海外的官员是朱元璋认命的,所以这些海外飞地还是掌握在朱元璋手中。

“算了,七五你去管吧,你小子平日里懒散惯了,给你找点事做正合适。”

面对朱元璋这种强迫症患者,朱瀚深知应该如何应对。

朱元璋面对的是整个大明,他想要了解大明呃所有事情,他要掌控大明的一切。

朱涵认为,朱元璋可以掌控一切,但要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如果是为了单纯的掌控而掌控,那天下还要大臣们干什么?

所以,该放权的时候要放权,朱元璋手里只要掌握着人事任命权就足够牵动很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