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1 / 2)

“打?怎么打?”

“守又怎么守?那可是两万兵马!”

大同府衙,文官武将齐聚一堂,揪着一个问题喋喋不休的争吵。大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马上就要面对鞑靼主力。

压力之下,所有人的情绪像是挤在瓶口的石子。

“要我说,带兵三路,迎敌杀敌即可,哪有那么麻烦?”一个武将站了出来,挥动着壮硕的手臂说道。

“红衣大炮开路,轰他个底朝天,我敢带兵杀出去!”

府衙里,巡抚与镇守太监战死后群龙无首,显得乱糟糟的。听闻武将的话,文官们纷纷坐不住了。

打仗他们不行,但是怼武将那是个一个信手拈来。

“鲁莽至极,赵将军,你可知鞑靼此番来了多少人马?”一个文吏站了起来,冲着赵时秉伸出了两个手指头。

“两万!两万鞑靼兵马,大同府防线横亘三百里,拿什么兵马给出城杀敌?”

“刘大人说的对!”另一文吏也跟着话头说道,“此番需以守城为主,鞑靼迫于燕山之险,甚喜往东入寇幽州。”

纵横历史,中原王权对于北方游牧兵马的天然防御点只有三道。分别是河套、幽州、大同。

河套背靠大漠,根本不适合大规模行军。再勇勐的战士也无法横跨无尽的大漠,只能迷失其中。

幽州就是京城,背靠着险峻的燕山山脉,想要绕道攻击京城就要跨过天险。这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燕山之险让神仙也只能望而却步。

最后一个就剩下居中的大同府城了,无论是前朝元人还是瓦剌亦是鞑靼,都酷爱从大同作为突破点进军。

俗话说幽云十六州,其中幽州指得是京城,云州即是大同。自大明建立之初,魏国公徐达曾不断对大同城进行加固修缮。

而后驻守大同的守将总制,一代又一代的对大同进行加固。这才有了如今大同之坚固,而后才有了今日之九镇。

守城并不比出门迎战来的容易,没有悍将,如何能守能战?

“麻将军与李将军何在?”大同知县忽的开口问道。

从建文帝削藩开始,明成祖朱棣也接过了削藩的大旗。地方藩王除了云南沐氏一直掌管兵权外,其余的藩王都与兵权剥离里。

这也导致兵权从藩王的手里移交到了军事贵族的手中,一般来说官员不允许在原籍任职,但边塞将领除外。

这些将领自小在这边陲之地长大,对于当地的情况地貌了如指掌。朝廷为了更好的让他们守护边关,不得不破例默认他们世袭。

如此以至于让边塞涌出了许多将门,例如辽东李氏,大同麻氏,甚至还有一些落魄了古老将门,例如云中王氏。

麻氏隶属于大同右卫,驻守在右玉县。大同右卫向来是频繁战争,地理位置特殊,此地多出战功。

“王将军何在?”大同知县一连喊出几个人名。

人群里走出三个大汉,抱拳称在。麻群为参将,总兵之下的游击将军以上皆称将军,为高级将领。

2k小说

而游击将军之下的守备千总等,皆是称为营官。总兵没有皇帝的点头,也不能调兵,必须得到皇帝的授权。

相比之下,秦墨就悠闲的多。他根本没参加文官的会议,推脱有事直接跑到了王氏族中。

在巡抚战死,镇守太监战死的情况下。作为府丞的秦墨代替巡抚节制大同府,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文官的主心骨。

无论他们讨论出什么,所有的方案计划都要得到秦墨的点头首肯才行。接着就是上报朝廷,得待急令送达。

在此之前,所有人只能做守城的准备。总兵只下了一道命令,全城戒严,清点兵马。

京城,鞑靼准备进攻大同的消息早已经送入宫中,顷刻间朝野震动。朱右樘紧急召集了内阁议事,朝野人心惶惶。

鞑靼,时隔三年,那群黄金家族的野狼又回来了。

文华殿暖阁,皇帝朱右樘坐在龙椅上,桌上的茶汤飘着热气。

底下坐了一排的重臣,议事辛苦,内阁大臣大多年老力衰,皇帝特意赐的座。

弘治三君子首辅李东阳头发花白,刘健谢迁悉数到场。此外还有兵部尚书刘大夏,吏部尚书马文升。

六部尚书到场,包括戴珊在内一众核心官员也坐在一起。

朱右樘这两年清瘦了不少,人到中年,属于皇帝的锐气只增不减。与以往温和的君主形象,倒是有了一丝微小的差别。

京城大疫过后,江南又起了一场大疫。这次皇帝派人因地制宜,很快治住了大江南大疫。

疫病还未成大祸,就已经被皇帝掐灭了。百姓山呼万岁,天佑大明。如此,君威更盛。

史官记载从弘治这一朝开始,鼠疫开始得以控制。弘治皇帝,史官用了许多词语称颂其英明。

“大同与宣府送来急报,鞑靼兵临城下联营三四十里,巡抚周其停中计战死,镇守太监林泰也跟着战死了。”朱右樘显得有些疲惫。

“皇上,臣写了一封折子。”刘健从袖子抽出一封奏折,朱右樘接过一翻看,发现是御虏安边事宜。

“刘阁老有心了。”朱右樘将折子放到了一边,现在要紧的事情是如何地狱鞑靼的进攻。

以及,大同巡抚与镇守太监都战死了,又要派谁去节制大同。

当朱右樘将问题抛出来的时候,重臣阁老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其中兵部给意见是战车退敌,并得到了皇帝的注意。

“皇上,密云一带,离鞑靼过近,潮河口宽,无险可守。唯有以战车制衡,方可御敌。”

说起来就一句话,用战车防止鞑靼冲阵,多造几辆。

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并不是几天就能打完的,少则几个月,多则三四年。例如云贵的米鲁之乱,一直从弘治十一开始,直到弘治十五年才完全镇压下去。

鞑靼不是内部动乱,他们有强壮的马匹与锋利的弯刀,骑兵所过之处如人间炼狱。

况且,九镇一直缺马匹。边军骑射不精,许多营伍的武官都是从卫所里调来的。

这些人手下也有兵丁,大多都是卫所世袭的官职,仍旧可以从营伍中调回卫所。

但卫所处于顶尖战斗力的武官毕竟还是被抽调了,以至于卫所慢慢变成了老幼病残的养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