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此去(1 / 2)

“伯爷保重。”老兵抱拳,冲着秦墨说道。

“嗯,回去吧。”秦墨点了点头,扫了一眼护送他通过无人地带的府军,转身离去了。

为了不惹人注意,他一个人也没带,准备跟随着入京的商行同路。驻守在边防的贵族,在没有皇帝的允许是不能离开驻地的。

更何况,秦墨干的不是什么能见得光的事情。所以,他选择一个人入京。路上有接应的人,倒也不用担心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

滋事重大,也不由得秦墨不得不谨慎对待。

锦衣卫还有厂番几乎都被刘瑾控制,被他知道秦墨离开了大同,往京城方向走秦墨不冒这个险,还是决定到了京城用成五的人。

这并非是秦墨谨小慎微,而是此时的刘瑾实在太疯狂。某个山区的偏僻村子里有人造了个龙舟,准备端午赛龙舟,没几天就被锦衣卫带走了。

而秦墨身边那些府军一个个虎背熊腰,膀大腰圆,虎目鹰视。如此明显的边军特征,想要不被人注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不带他们,带其他人反而是个累赘。思索再三之下,秦墨还是决定自己一个人去。

他本来就是书生模样,穿着寻常的青衫,丢在人群中根本不会引人注目。身上带着府衙开具的路引,他自己亲手批的条子。

进入太原之后,秦墨在王氏在太原的买卖铺子里卸下了马,转而又换上了另一身打扮。一身素色长衫,背着青囊,腰间挂着葫芦。

除了皮肤白净了一些,活脱脱就是一个游方郎中的打扮。

在明朝,游方郎中是一个经常需要外出游走的职业,也是一个毁誉参半的职业。若是家传医术有些名声还好,若是那些半吊子水,误人性命的事情也没少干。

譬如那些戏文里对游方郎中的设定都是绿帽龟公。比如什么年华二八的妙龄女子为了感激救父或是救母之恩以身相许,嫁给一个四十岁的中年郎中。

之所以是四十岁,因为二十岁的游方郎中根本就很难温饱。一般人看着嘴上没毛的郎中,根本不敢在他们身上赌一把。

因此,年老的游方郎中在百姓的眼中都是那种医术高明,金屋藏娇,头上长满青青草原的家伙。郎中在外一走就是两三个月,家中的娇妻寂寞难耐。

同乡一定有一个俊俏的书生,整天啥也不干,就特么盯着郎中的女人,想着苟合一把。在某个旖旎的夜晚,书生半夜爬墙。

娇妻半推半就,薄衫轻褪。为爱鼓掌完,缩在床上一定在谋划着怎么害了即将归家的游方郎中。再而后神仙托梦,奸夫淫妇惨死。

这种脍炙人口的故事一般很对百姓的胃口,流传度广的同时,也让人们逐渐接受了那些四五十岁的苦逼的游方郎中。

默认他们医术高明,头上跑马。

秦墨看着很年轻,二十岁出头,模样英气,自然和那些游方郎中的形象不符。但只要补上一张医籍证明,那就一点也不违和了。

二十来岁的男子若是有医籍,必然是医术世家,到哪都会方便一些。

秦墨行的也是这个打算,有一层游方郎中的身份,去京城就合理多了。大明朝有志向的人,都想去天子脚下见见世面,从古至今向来如此。

“伯爷,商队已经找到了。”王常恭敬的对秦墨说道。

两人在城中的王氏生意铺子的后院厢房里,秦墨换上了装扮,手中的路引也换了一份。听了王常的话,秦墨点了点头问道。

“嗯,打过招呼了吗?”

“都办妥了,伯爷。”王常笑着说道,他半个月前就被派来了这里接管王氏的生意,“一家做布匹生意的商队,幕后的东家姓姜。”

“姜姓?”秦墨下意识停顿了一下,只是没有再多问什么。

世家大族无数,真要去深究也没有这个必要。毕竟秦墨只是想顺路蹭个车,也好有个正经名头入京,免得引起锦衣卫和厂番的怀疑。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安卓苹果均可。】

大同尚且算是铁桶一块,但是秦墨并不是自满的人。大明九镇,秦墨只占了一小块,现如今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

他想要不再谨小慎微,想要有更多的话语权,做更多事情,就要找人。直到他能割据一方,占土为侯。

拥兵自重也好,割据一方也好。大明总归是要走下坡路,他必须在那时终结这个可笑的时代。武器在手,才有底气。

秦墨本从未想过这么做,他原本只想做个好大夫。做做馆,治治病,为大明外科加速。但做不了大夫,就只好改变这个世道了。

从秦墨被点为状元推到台前的那一刻起,就像是一双无形的手在推着他往另一个方向在走。秦墨也清楚这一点,但是觉得并不坏。

出了铺子的门,秦墨立刻换了一副姿态。脸上笑容温和,看着有些病弱,面容苍白的像是大病初愈。

身上背着游方郎中标志性的青囊,腰间挂着葫芦。走入大街,混入人群之中之后,整个人恰到好处的融入其中。

平日里那些盛极的锋芒在此刻都收敛了起来,在某些时刻看起来,秦墨还真是像是个不经世事的青年郎中。

裹着铁木的车轮压过结实的黄土,商队吆喝着,慢慢离开太原城向着京城出发。路途遥远,商队的车马队伍拉得很长,也有专人保护。

秦墨只是蹭车,只能跟着装货的马车一起走。商队的管家听说秦墨是江湖郎中,知道他有医籍之后,这才对这个病弱的年轻人高看了一眼。

或许是想着路上总会有头痛脑热的时候,留着他倒也省去了另找大夫的麻烦。之所以让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对秦墨的医术有如此大的信任,还是多亏了那张医籍纸。

在秦墨这个年纪,能取得医籍的都是家传的大夫。一般的野生大夫绝对不可能取得,根正苗红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可靠。

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明朝大夫的地位普遍不高。但因为一张医籍,旁人又会高看秦墨一样,说不上尊重,但起码言语间都是客气。

毕竟看不起归看不起,谁能保证自己不生病呢?头疼脑热的,难免要有求于人家,平日里说些好话也免得应急时低声下气。

秦墨也清楚这一点,他没事就待在那塞满货物的马车里,躺在那个小角落里睡觉。平日里也不会主动找人搭话,最多冲人笑笑。

一两天下来,倒是有人偶尔会来找秦墨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