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移驻东郊,见卢象升(1 / 2)

明末小兵崛起 老牛俊 1462 字 2023-01-02

“杨兵部,依下官之见,当前的重心还是要以全力抵御清军为主。”刘博源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杨嗣昌面色有些难看,脸上和善的笑容也消失不见。

自己将刘博源唤来,本想着是好好的拉拢一番,顺便灌输一下自己的执政观念。

可现在倒好,这刘博源不仅不赞同自己的执政观念,反而还力劝自己以抵御清军为主。

他刘博源难道不知道,对于大明朝来讲,清军也只是疥癣之疾而已,流贼才是心腹大患。

既然你一力坚持以抵御清军为主,那本兵部就先满足你,让你好好的去与清军对战一二。

不要以为大败了清军几次,就开始得意忘形了。

年轻人,是该先尝尝苦头,才会选择老实的听话。

心中打定主意的杨嗣昌当即也不再多劝,只是叹了一口气道:“刘将军,既然你一力坚持以抵御清军为主,那本兵部也不想多劝了。”

“此次进京勤王,兵战凶危,可要注意安全,切莫与清军死战!”

“多谢杨兵部关心,下官知晓!”刘博源抱拳行礼,面带感激之色。

“嗯!”

杨嗣昌轻轻的点点头,随即端起桌上的茗茶,欲要喝上一口。

刘博源识趣的站起身来,向杨嗣昌告辞离去。

......

崇祯十一年十月二十日。

刘博源率领麾下威武军,前往京师东郊外,听候卢象升调遣。

原本依照杨嗣昌的调派,是打算将刘博源调往京师西郊的高起潜的帐下听令。

这样一来,处在京师西郊的刘博源部,就不会直面通州的清军了。

但是,谁让刘博源这么的不识趣,惹得杨嗣昌不悦。

于是,杨嗣昌遂将刘博源的这支勤王大军,调遣到卢象升的帐下听令。

而卢象升的驻地,正处在京师的东郊方向,正好直面六十里外通州的清军。

杨嗣昌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让这个年轻气盛的镇国将军,尝一尝清军的厉害。

不要以为打败了几次清军,就如此的不将清军放在眼里。

让你直面对战几万清军,看你还能不能雄起来。

十月二十日,下午。

刘博源所领威武军,终于赶到了京师东郊驻地。

勤王官军的到来,引得驻地内官军的一片欢喜。

正在帐内议事的卢象升,听得外面吵闹的动静,不禁眉头一皱。

“帐外何故喧哗?陈参将,你速去外面一探!”

卢象升神色严肃,当即命人出营一探究竟。

作为卢象升的心腹参将,陈安当即抱拳领命,转身出了营帐。

不一会儿的功夫,陈安便返了回来。

“督臣,有援军,有勤王援军来了!”陈安面色欢喜的道。

“啊?真有援军到了?”一个略显年轻的声音惊喜的叫道。

然而,众人却没有责怪他的失礼,目光全都望向陈安。

陈安点点头,回道:“是的!”

众人这才面色欢喜,眼中露出希望的光芒。

他们等这一刻,等的太久了。

自昌平城分兵至今,他们就没有得到任何的勤王援军。

而驻守在西郊的高起潜部,却每日都有勤王援兵加入。

时日至今,卢象升的麾下仍是那三万兵马。

反观西郊的高起潜所部,已是拥兵五万之众,且粮食又是足额供给,从未短缺。

这巨大的反差,自是让所有的勤王兵马心生不满,暗骂太监误国。

“走,都随本督前去迎接一番!”

卢象升同样是面色欢喜,久违不见的笑容浮现脸上。

帐内的一众将官,全都跟在卢象升的身后,走出了营帐。

大营之外。

刘博源站在辕门外,目光望向大营内。

只见大营内是一望无际的营帐,各色旗帜在高空中飞舞,营内不时响起的马嘶与大吼声,显示出营内的热闹。

大营明显被分割成几部,且相互间又有士卒把守,显得错落有致。

这从中可以看出,这统军大帅颇有才能。

正当刘博源还在观察大营时,从大营内走出一群人。

为首的是一名身穿麻衣孝服之人,身材高达威猛,只是那略显憔悴的脸色,平添几分了忧色。

此人正是总督天下勤王兵马、兵部尚书、暂代宣大总督的卢象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