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速请镇国将军进京勤王(1 / 2)

明末小兵崛起 老牛俊 1564 字 2023-01-02

崇祯十一年十月十三日。

京城,东暖阁内。

一众内阁大臣们全都面色紧张的跪伏在地,听着御阶上崇祯皇帝的咆哮声。

“求援,到处是求援,难道就没有一份捷报奏折吗?”

“我大明上百万军队,难道就真的敌不过这区区十万建虏?”

“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到处是各州府的求援奏折,当地的驻军就守不住这城池?”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讨要粮饷的时候可从不手软,如今竟如此的无能!”

崇祯来回的在御阶上走动,愤怒的声音在大殿内回响。

“哗!”

御案上摆放的一大堆求援奏折,被暴怒的崇祯皇帝一把扫落在地。

“请皇上息怒!”

一众内阁大臣连连磕头,神情甚是不安。

稍稍发泄了一会后,崇祯皇帝这才坐回到了龙椅之上。

良久,崇祯皇帝的声音再度响起。

“诸位爱卿都起身吧!”

声音显得很是疲惫,却又带着些许的无奈。

“谢皇上隆恩!”

一众内阁大臣磕头谢恩,恭敬的从地上爬了起来。

“诸位爱卿,你们都是朕的肱股之臣,如今清军入寇,可有什么应对之策啊?”崇祯皇帝希冀的目光望向众阁臣。

然而,面对崇祯皇帝的询问,众阁臣皆是沉默无言,一言不发。

“刘爱卿,你来说说吧!”

见无人回答,崇祯皇帝只好将目光望向内阁首辅刘宇亮。

刘宇亮站了出来,对着崇祯皇帝躬身行礼道:“回皇上,如今清军入寇,四散劫掠,当命各地守军坚守城池,护卫百姓。而后再调集九边精锐,逐而灭之!”

崇祯皇帝抚额长叹,心中甚是无语。

这首辅不是在说废话吗,难道朕不知道这样做吗。

“杨爱卿,你可有什么御敌之策?”

崇祯皇帝只好将希望,放在了兵部尚书杨嗣昌的身上。

“回皇上,此次清军入寇,皆因议和之事所起。臣以为,当先派出使臣,向皇太极讲明缘由,以此让清军暂时停止劫掠。”

“之后,我等可趁此时机,广召天下勤王之兵,共御清军。”

“到得那时,我大明兵马齐聚,何惧那区区十万清军,是战是和,还不是由我大明说了算!”

到底是兵部尚书,杨嗣昌所说的方法正合当前应对之策。

崇祯皇帝听后,面色也变得缓和了许多。

“还是杨爱卿此法甚好!但是当下,该派谁去向皇太极解释呢?”

“请皇上不必担忧,臣已有合适人选!”杨嗣昌满脸自信,仿佛此法定能成功。

崇祯皇帝点点头,说道:“如此,那此事就交由杨爱卿负责了!”

“谨遵皇上圣谕!”杨嗣昌低首作辑,应下了这个任务。

应对清军寇关劫掠之策暂时解决,崇祯皇帝又开始与众阁臣商讨流贼之事。

自再次加征剿饷的诏书下达后,河南、湖广、陕西、四川等地方的流贼,竟又有复起之势。

许多逃荒的流民在被逼无奈之下,主动加入到流贼之中,成为了流贼的一员。

虽然剿饷的加征确实助长了流贼的复起,但剿贼官军在充足的军饷下,还是慢慢的将流贼镇压了下去。

四川的六队祁总管、陕西的李自成、河南的大天王等流贼,皆被剿贼官军打的四处逃窜。

眼看着大明境内的流贼将要彻底剿灭,崇祯皇帝也不由得心情大好,并当场对主持围剿流贼的杨嗣昌大肆夸赞。

而杨嗣昌则是谦虚的回应,并反拍崇祯的马屁,言道围剿流贼之功皆是皇上统辖指挥有方。

这惹得爱面子的崇祯皇帝哈哈大笑。

一时间,东暖阁内的氛围轻松了不少。ъìQυGΕtV.℃ǒΜ

正当这时,东暖阁外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皇上,大捷,大捷啊!”

人还未进入东暖阁内,尖锐的声音就已经响起。

崇祯皇帝与众阁臣眉头微皱,全都望向了门口。

“吱呀!”

东暖阁的大门被推开,一个身穿青袍的小太监拿着两份奏折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皇上,大捷啊!山西太原府繁峙县令守城大捷,斩获清军首级三百颗!”

“另还有延绥镇镇国将军刘博源传来捷报,其在繁峙县也斩获清军一千余级!”

小太监气喘吁吁,急忙将两份捷报奏折递了上来。

伺候的王承恩上前接过捷报奏折,送到了崇祯皇帝的手上。

崇祯皇帝激动的打开奏折,细细的将捷报奏折看了一遍。

“好!好!果然不愧是大败满蒙联军的镇国将军啊!有此大胜,定能激励勤王大军!”

崇祯皇帝面色欣喜,拿着奏折的双手也微微颤抖。

一连多日都是求援的奏折,要不就是哪座城池被清军攻破,伤亡了多少百姓,损失了多少钱财,根本就没有一份捷报的奏折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