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大喜的崇祯,召见众人(1 / 2)

明末小兵崛起 老牛俊 1501 字 2023-05-21

京师,紫禁城。

乾清宫,东暖阁内。

崇祯皇帝紧锁着眉头,面色难看的望着御案上的奏折,眼中怒火直发。

“求援,又是求援!难道这些地方官,就没有一个能守得住城池吗!如此无用之官员,留之又有何用!”

短短半个月不到的时间,京畿附近、山西、河南各地,都传来清军破城的消息。

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各地方官员不思如何防守,只会拼命的上奏朝廷,请求派遣援兵。

但是,在京师附近的通州城,还有几万清军在侧,哪里敢派出勤王兵马。

若是派出了勤王兵马,那京师又要靠谁来防守。

是靠京师三大营,还是宫中的上万净军。

对此,崇祯皇帝是一点也没有自信。

面对清军的多次入关,京师三大营的表现,已经彻底的让崇祯皇帝失望了。

至于那些没有根子的净军,也都是些唬人的架势罢了,当不得大用。

因此,只要清军寇关劫掠,崇祯皇帝都会下旨,命天下兵马进京勤王。

“唉!”

稍稍发泄完心中的怒火后,崇祯皇帝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他望着御案上的求援奏折,心中顿觉一股无奈之感。

连续多日传来的战情,就没有收到一个捷报,全都是这些求援奏折。

可天下能调动的兵马,也就只有这么多,哪里能救援的过来。

一股深深的无力感袭来,使得崇祯皇帝越加疲惫。

自清军寇关劫掠以来,崇祯皇帝夙夜匪懈,不敢有任何的松懈,但仍是扭转不了越发糜烂的局势。

无数百姓被清军屠杀或劫走,钱粮物资更是被洗劫一空,临走前还不忘放一把大火,烧毁村庄城池。

清军如此的种种恶行,使得整个北方大地一片哀鸣,而崇祯皇帝却束手无策。

哀叹了一会后,崇祯皇帝又投入到批阅奏折当中。

当前的乱世之局,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不然怎么对得起大行皇帝之前的交代,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

一份份奏折在崇祯皇帝的笔下批阅,却仍是没有好消息。

眼看着天色逐渐暗了下来,一旁侍候的王承恩正想开口说话,提醒皇上用膳之事,却不料外面传来一阵大喊之声。

“皇上,大捷,大捷啊!”

大喜的声音中伴随着匆匆的脚步声。

崇祯皇帝抬头看向外面,却见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满脸欢喜的跑了进来。

临进门时,还不小心被门槛绊倒在地,王德化却毫不在意,快步小跑着来到崇祯皇帝面前。

“皇上,大捷啊!兵部尚书兼天下勤王兵马卢象升捷报,昨日他率领麾下兵马,与通州的清军大战。此战斩获清军首级四千三百五十六颗,缴获清军劫掠的粮草......一万五千石,金银钱财八万两,盐铁茶布等物资无数!”

王德化喘了一口气后,这才将捷报的主要内容说了出来。

听完王德化的报捷后,崇祯皇帝顿觉脑海一片混乱,耳中嗡嗡作响。

好一会后,崇祯皇帝才缓过神来,直接从龙椅上起身,快步走下了御阶,一把抢过王德化手中的捷报奏折。

随后,崇祯皇帝打开了奏折,目光细细的在奏折上看了起来。

“好!好!”

待看完奏折后,崇祯皇帝面色欣喜若狂,连道几声好。

“速速传令卢象升,命他将清军首级及缴获的物资,全部送到京师来,朕要当着文武百官与百姓的面,献捷太庙。”

“还有,命卢象升与有功将士进京,朕要大赏他们。”

“奴婢遵旨!”王德化躬身领命,随即转身出去。

当夜。

东郊的明军大营走进了一名传旨太监,命卢象升将清军首级与缴获的物资,全部送往京师献捷太庙,并且有功之臣也会收到皇上召见与赏赐。

收到了崇祯皇帝的传旨后,卢象升自身欣喜万分。

而麾下的虎大威、杨国柱等将领,也是十分的高兴。

没想到此战之大捷,崇祯皇帝竟然会召见他们。

这样的荣光,可是非常之少的。

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缴获粮草物资的分配。

幸得卢象升在捷报之上少报了一部分,从而让麾下的将士们都能分到粮饷,士气也是为之大震。

......

崇祯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东郊明军大营。

一大早之时,大营内就热闹万分。

今日,是众将领进京面圣,得封受赏的日子。

众将领们早早的打礼一番自身的形象,以免有失体仪。

随后,众将领在卢象升的带领着,押着满载物资的马车与清军首级,向着京师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