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时不待人,田间见闻(1 / 2)

明末小兵崛起 老牛俊 1493 字 2023-05-21

一场声势慑人的演兵很快结束。

众将领带着惨败的脸色与担忧,回到了各自的府邸。

这对于他们来说,今天的这场犒赏,绝对是对他们的下马威。

而对刘博源来说,不仅收获到了榆林城士卒们的军心,也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

......

总兵府,大堂中。

刘博源与李大勇、刘伟等一众心腹将领聚在一起,讨论着今天的事情。

“大人,我们今天这么做,会不会引起城中将领的一致反对啊?”李大勇面色担忧的问道。

“是啊,大人!您不仅要求他们裁撤军中的老弱病残,又要求他们补充缺额的兵员,这不是在逼着他们站在统一阵线吗?”刘伟也是一脸的担心之色。

“李大人,刘大人,你们无需过于担心,就城中这些无能之辈,借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反对!”萧华自信的道。

“萧千总说的不错!就以他们麾下的这些士卒,胆敢在我们面前造次!”周六和也是一脸的胸有成竹。

“好了!你们无需讨论这么多。”刘博源及时出声,制止了众人的讨论。

“今天本督这么做,就是为了逼着他们做出选择。如若不然的话,还怎么掌控榆林城的军队。”

“大人,这会不会有些操之过急了啊?”李大勇依旧是一脸的心忧之色。

刘博源摆了摆手,解释道:“时间不等人啊!若是不尽快的掌控城中军队,那还如何支援王良与赵通二人。”

“前几日,王良与赵通送来书信,说他们目前的局势很难打开,处处受到兵备的压制。若是没有本督前去支持,怕是难以打开局面了。”

李大勇与刘伟等人面色严肃的点点头。

他们知道,虽然王良与赵通有着强大实力的威武军做后盾,但在他们的头上,还是有着兵备道的压制。

兵备道的职责,不仅是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钱粮与屯田之事,而且还有着对地方军官的考核评判。

若是兵备道觉得你做的没有到位,那就会在你的考核评判上打一个大大的差评。

而这个考核评判结果一旦送到京师,那地方军官就等着降职受处置吧。

这也是为什么兵备道的官衔虽然不高,可手中的实权却是非常的大,众多比兵备道官衔高的武官,都要老老实实的听从兵备道的命令。

而王良与赵通虽然是镇守一路的参将,可若是没有刘博源的全力支持与撑腰,怕也是难以与兵备道对抗。

毕竟,刘博源是现代人的思想,可没有那么多的心理束缚。

“好了!你们都散了吧。明日再随本督去城外的田间看看。”

“是,大人!”

众人抱拳应是,随即告辞离开了总兵府。

......

翌日。

刘博源领着李大勇与刘伟等人,出城查看榆林城的屯田情况。

榆林城西,有一条明川河。

在明川河的两岸,倒是有许多肥沃的田地。

而在田地之上,麦苗绿油油一片,涨势喜人。相信在秋收之际,绝对会迎来一个大丰收。

可是,另刘博源没有想到的是,在田间劳作的众多百姓,却一个个都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

刘博源命人唤来一名百姓,询问其中缘由。

那百姓见到如此多的官员在前,吓得连连跪地磕头。

刘博源急忙扶起百姓,亲切的问道:“这位老哥,你不要害怕,我只是想问一些问题。”

“大人有什么想问的,小的绝对全部告诉大人!”那名百姓还是神色紧张。

刘博源点点头,好奇的问道:“老哥,我看你们田里的庄稼很是喜人,相信绝对会有一个大丰收吧?”

那名百姓闻言,苦笑着道:“大人有所不知。虽然这田里的庄稼涨势喜人,可到了秋收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收不到多少的粮食!”

“这是为何?”刘博源奇怪额问道。

“哎!”

那名百姓轻声一叹,面色悲哀的道:“大人,眼前的这一片田地,全部都是属于王家的,我们这些百姓也全部都是王家的佃户。”

“我们租种王家的田地,一亩地就要上交七层的粮食。若是风调雨顺的话,有三层粮食还能勉强温饱,可若是遭受了天灾人祸,那我们只能忍饥挨饿了!”

“原来如此!”刘博源面色沉重的点点头。

“老哥,除了这片田地外,王家可还有其他的田地?”

那名百姓往明川河的上游一指,说道:“从这里再往上五里,都是属于王家的田地。”

“竟然有这么多!”刘博源面色惊讶。

他粗略的估算了一下,以这名百姓所说,那王家的田地不得有个几千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