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调往辽东,天使到来(1 / 2)

明末小兵崛起 老牛俊 1491 字 2023-05-21

“请皇上放心,洪大人老成谋国,必不会轻犯萨尔浒之败。”陈新甲拱手作揖道。

“而且,臣也与众位阁臣商议,将调大同总兵王朴、宣府总兵杨国柱、山海关总兵马科、密云总兵唐通、蓟镇总兵白广恩、山海关团练总兵吴三桂等诸位将领,率兵前往锦州救援。”

“好!有蓟辽等各镇总兵领兵前往,又有洪爱卿的老成谋国,锦州之围定然可解!”

崇祯皇帝面色欣喜,很是满意众阁臣的商议安排。

“皇上,为保证锦州之围可解,臣恳请再调任永昌伯也领军前往。”

“永昌伯在十一年时的清军寇关,曾多次大败清军,斩获清军首级数

万,且还阵斩岳拖与杜度两位清军旗主。若有永昌伯也领兵前去,清军定然畏惧不已,说不定不用出动一兵一卒,清军自己退兵而走,锦州之围自然而解!”陈新甲跪倒在地,向崇祯皇帝建议道。

“这......”

听得陈新甲的话语,崇祯皇帝面露迟疑之色。

虽然崇祯皇帝也觉得陈新甲所言非常有道理,只要刘博源领军前去,那解围锦州城的几率也绝对会大大增加。wap.bΙQμGètν.net

但是,刘博源所部已经历经了多次战斗,大军肯定是疲惫不堪,若是不休整一段时间的话,恐怕会影响大军的战斗力。

而且,刘博源所部还需要继续参与围剿剩余的小股流贼,怎么能调离大明境内呢。

“皇上,今辽东局面陷入困境,若是有永昌伯所部前往救援,那我大明绝对能取得大胜。一旦我大明取得大胜,那将是自万历朝以来最大的胜利啊!”陈新甲继续苦劝着道。

崇祯皇帝听得心然怦动,迟疑的面色也逐渐有些松动。

陈新甲继续趁热打铁,劝进道:“况且如今的剿贼局面已经稳定,只剩下一些小股流贼还在作乱。而永昌伯现已立下泼天大功,若再继续留在湖广剿贼,恐怕会与诸将产生嫌隙。”

陈新甲话中的意思很明显,刘博源立下大功吃肉,总要留下一些汤给诸位将领吧。

不然的话,诸位将军肯定会对刘博源产生不满情绪,引得诸将之间的不和。

“好!那就依陈爱卿之言,将永昌伯调往辽东,参与锦州救援!”崇祯皇帝被说的心动,终于拍案决定了下来。

陈新甲心中一喜,连忙高呼道:“皇上圣明!”

他知道,这次刘博源所部调往辽东,一旦真的取得大胜,那他陈新甲的功劳必不可少,说不定日后有机会觊觎那首辅之位。

至于为何说有机会觊觎首辅之位,皆是因为陈新甲的出身。

陈新甲是万历年间的举人出身,根本没有中过进士,也就别提进入翰林院了。

而历任首辅的出身,皆是要求进士出身,且还必要是翰林院出身,再加上必须在地方上历任过,才有可能进入朝堂,进入内阁。

陈新甲所或缺的,就是没有中过进士,因此便是很难担任首辅。

而如今,陈新甲将刘博源所部调往锦州救援,一旦取得锦州大捷的话,那身为兵部尚书的他可就功不可没了。

足以可见,陈新甲并非完完全全的一心为国,心里还是有着自己的心思。

商议完锦州之事后,崇祯皇帝当即再度传下圣谕,将永昌伯调往辽东救援,限期在七月初抵达宁远,听任洪承畴的命令。

随后,神色高兴的崇祯皇帝邀请诸位阁臣,一起赴宴庆功。

......

崇祯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襄阳城。

随着时间的过去,来到襄阳城的官将也是越发的多了。

十数支大军齐聚在襄阳城,难免会有些良莠不齐。

其中,当属左良玉的兵马军纪最为败坏。

在襄阳城外,左良玉的兵马时常劫掠百姓,甚至还公然杀害反抗的百姓。

这使得百姓们怨声载道,希望有官员来支持公道。

可是,面对嚣张跋扈的左良玉时,没有人愿意去得罪他。

而督师杨嗣昌,此时也已经躺在了病床之上不能理事。

湖广巡抚方孔炤与监军万元吉难以服众,挟制不了众将领。

故此,这也就越发的助长了左良玉的猖獗之风。

然而,在有一次左良玉的十几名士卒进城劫掠百姓时,与刘博源所部将士发生了冲突。

虽然刘博源所部将士只有几人,却仍是将左良玉的十几名士卒打的狼狈而逃,并且还俘虏的五名士卒。

知晓情况后的刘博源,毫不顾忌左良玉的面子,当即处决了被俘的五名左部士卒。

而左良玉在知晓此事后,也曾上门找过刘博源的麻烦。

但在精锐的延绥军面前,左良玉还是不得不吃下了这个哑巴亏。

此事过后,大大的震慑住了其他的官军将领,并严厉要求麾下士卒,禁止与刘博源所部将士发生冲突。

在病床上躺着的杨嗣昌在知晓此事后,也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左良玉曾多次违抗他的命令,以致剿贼局面变得糜烂,且还形成了军阀之风,丝毫不将他这个督师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