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论功(1 / 2)

明末小兵崛起 老牛俊 1876 字 2022-10-23

崇祯六年十月初三。

在这大明的边塞北地,此时延安府的天气已是冷了下来。

清晨的永宁关内,也同样冷意袭骨。

河道巡检司衙门口的道路中间。

近四万名流贼被集中看押在此,从衙门口一直挤到了渡口。

人群密密麻麻,大多席地而坐或者相拥着抱团取暖,整个道路中间几乎没有行走的空间。

在人群的两侧,是手持兵器、负责看押流贼的两千官军。

官军们如临大敌般地警惕着流贼,生怕流贼聚众反抗。

“爹,我饿!”

人群中,一名骨瘦如柴的孩童向着身旁的汉子叫道。

“三儿莫急,待会儿就有米粥喝了!”

汉子一把抱起身旁的孩童,放在怀中安慰着。

按照永宁关以往的规律,这个时候便会有流贼前来给流民放粥。

尽管每个流民得到的只是一碗数得清米粒的稀粥,但总比饿死在外头强吧。

这也是为什么流民愿意来到永宁关的原因。

“可是我好饿啊!”名叫三儿的孩童带着哭腔道。

“当家的,官军不会将咱们都杀了吧?”一名紧靠着汉子的妇人满脸忧色地道。

“应该不会的!”汉子抬头望了望道路两侧凶神恶煞般的官军,这才答道。

“可咱也算是从贼了啊!官军岂能放过我们!”妇人再次忧虑地道。

“不要多想了,我们会没事的!”汉子只能安慰地说道。

“唉!这该死的世道!”妇人长叹了一口气,目光看向汉子怀中的孩童,道:“可怜我们的孩子,跟着咱们一起受苦。”

这样的场景,在流民当中比比皆是。

他们大都一脸的担忧与茫然之色,不知道接下来自己的命运会是什么样,官军又会如何处置他们。

......

一座营帐内。

刘博源早早的就起了床,正在营帐内享用着早饭。

摆在他面前的是十几个比拳头还大的白面馒头,另外还有三大碗的米粥及几碟咸菜。

“呼噜噜!”

刘博源一口米粥喝下去,又咬了一大口馒头,再夹了几口咸菜。

这进食的感觉,甭提多舒服了。

十分钟很快过去,摆在刘博源面前的早饭已经被他消灭殆尽。

他站起身来,拍了拍吃饱的肚子,走出营帐。

营帐外,众多军士也同样在吃着早饭。

见到刘博源过来,军士们连忙放下手中的馒头,对着他抱拳行礼。

刘博源连连回礼,并亲切地和军士们聊起天来。

“昨日你们的表现都非常不错,一举攻克了永宁关,夺得此战的大功!”刘博源夸赞着道。

“千户大人,这流贼也不过如此啊!一顿炸药包下去,这些流贼就丢盔弃甲,狼狈逃窜了,大家都还没出什么力呢!”一个人高马大的军士说道。

“就是,我们才放了几轮火铳,流贼就跪地投降了!”

“就这些流贼,跟草原上的鞑子骑兵都没法比!”

“对啊!没有半点的挑战性!”

“......”

军士们纷纷出言议论,话里话外都是对流贼的不屑。

毕竟他们以往都是与鞑子骑兵作战,对于这些连武器都是简陋不堪的流贼,攻打起来更是轻松的很。

听着军士们满嘴都是对流贼的嘲讽,刘博源皱了皱眉头。

众军士现在的士气虽然高昂,可他却感受到了一股骄兵的气势。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啊!必须告诫一番才行。

“各位兄弟们,我们可以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但万不能在战术上也藐视敌人,不然我们早晚会兵败的。”刘博源一脸严肃地沉声说道。

“相信大家也知道骄兵必败的道理吧?”

众军士见千户大人变了脸色,连忙收起了笑容,恭敬的抱拳回道:“大人说的是,小的们定会谨遵大人的教诲!”

“嗯!”刘博源点点头,又敲打一番道:“望大家时刻谨记这个道理,不管对战什么样的敌人,在战术上,我们一定要重视!”

“请大人放心,小的们谨记在心!”

一番满意的敲打过后,刘博源又与众军士聊起了家常,询问着谁还单身,谁家里有什么困难,都可以随时来找他。

正当刘博源与众军士聊天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鼓声响起,鼓声略带急促。

刘博源向着声音的方向看去,那个方位正是河道巡检司衙门。

他不敢怠慢,连忙回到营帐内,披甲整齐,带着护卫队直奔河道巡检司衙门而去。

当刘博源赶到衙门口时,便见到萧远指挥使正在大门处。

他连忙上前行礼,叫了一声岳父大人。

萧远面带笑容地看了看刘博源,满意地道:“贤婿啊!看来当初将女儿许配给你,真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啊!”

“也幸好我下手早,得到你这么好的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