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募兵(1 / 2)

明末小兵崛起 老牛俊 1661 字 2022-10-23

从正月初一到元宵十五,刘博源一直都在忙着拜年,除了要给榆林城中的各位上官拜年,之后又要接受下属们的登门拜年,忙的可谓是不可开交。

直到元宵十五这天,刘博源才空得时间,回家与母亲罗氏一番相聚。

罗氏也是识得大体的妇人,没有责怪刘博源的不孝,只是叮嘱他要以朝廷公务为重,好好为百姓谋得生存。

就在刘博源感动万分的时候,罗氏始终不忘催婚的念头从未打消,一直在刘博源的耳边叨唠着。

直到刘博源保证在今年内一定完婚,罗氏这才停止了‘念咒’。

......

时间进入到崇祯七年正月十八日。

这一日,刘博源再次将三个营堡的主要官员召集而来,商谈今年三个营堡的发展路线。

依旧是在威武堡的千户官署内,不对,应该是指挥同知府邸了。

本着节省钱财的想法,刘博源没有兴建自己的府邸,而是将千户官署改为了指挥同知府邸。

官厅内。

刘博源望着济济一堂的官员,笑道:“难得诸位今日聚在一起,本官先给诸位拜个晚年了!”

说着,刘博源朝众官员拱拱手,并送上一些祝贺的词句。

众官员也连忙起身,满脸笑容的拱手作辑回礼。

一番礼节性的祝贺过后,刘博源虚空按掌,让众官员先坐下。

随后,他朗声开口道:“此次召集诸位,主要是商谈一下关于三个营堡的各项事宜。”

刘博源顿了顿语气,又道:“从年前的总结中,诸位也知晓,三个营堡的人口基数与屯田数还是有着很大的增加,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特别是怀远堡与清平堡,更是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现在困于我们的还是人口不足的原因。”

“为此,本官决定从明日起,将所有的主战官军全都派出去,一是为了清剿延绥镇内的贼匪流寇,夺取他们的钱粮物资,二是主动外境去收容逃荒的百姓,增加堡内的人口。”

“高威、杨勃、王良、赵通,你等四人可明白?”

“属下得令!”四人连忙起身,大声的回道。

“嗯!”刘博源点点头,继续道:“这是说的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则是募兵扩军!”

“以三个营堡现在的兵力,已是难以满足保境安民的需求。所以,本官决定再招募两千士兵!”

“诸位觉得如何?”

“一切听凭大人做主!”众官员抱拳道。

刘博源微微一笑,道:“好!如此便就这么决定了。”

最重要的两件事商谈完,刘博源又与众官员商讨了一番关于田地征收粮税的事宜。

之前刘博源在担任海子山墩的百户之时,就规定了只征收田亩收成的三成粮税。

这种规定,也一直延续到了威武堡。

而如今,刘博源逐渐靠着各种缴获与卖香皂等挣来的钱财,已经足以满足麾下官军的粮饷支出。

因此,在与众官员商议过后,刘博源便将征收的粮税降为田亩收成的二成。

虽然征收的粮税比例降低了,但三个营堡的屯田数一直在增加着,所收上来的粮食一点也不会少。

粮税之事商谈完后,刘博源又与众官员商讨了三个营堡的各项事宜,并对三个营堡的官员进行调动。

当然,要调动三个营堡的官员,还需向上官张伯鲸及陈奇瑜汇报请示才行。

不过,刘博源一点也不会担心张伯鲸及陈奇瑜会拒绝他的请示。

毕竟他可是深受二人的器重。

......

第二日。

指挥同知府邸张贴出了降低征收粮税与招募士兵的告示。

两张告示一出,三个营堡的军户们顿时轰动起来。

家中分有屯田的军户们纷纷奔走相告,分享着这一刻的喜悦心情。

一成的粮税虽说不多,但这也足以救活多少困苦的百姓,让他们不再挨饿。

而招募士兵的告示,更是引得年轻的军户们心动不已。

因为在所有军户们的心里,能进入到威武军,那可是一种自豪与荣誉。

这不仅是能报效指挥同知大人的恩德,而且威武军的待遇也是十分的优厚。

每当威武军征战回来,都是能分得不少的钱财,军户们早已是羡慕得很。

在招募告示贴出的第二天,威武堡城南外的校场上,已是排满了前来应征的军户。

为此,刘博源亲自主持了此次的士兵招募。

看着校场上排着长长的队伍,刘博源的内心很是高兴,自己在威武堡还是很得民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