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制取硫酸,硝酸问世(1 / 2)

明末小兵崛起 老牛俊 1876 字 10个月前

硝酸,在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础中,占据着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

除去硝酸之外,还有硫酸、盐酸、纯碱、烧碱四种物质,被共称之为三酸两碱,是现代化学的一切基础。

当前,刘博源只制作了烧碱这一种物质,其他四种物质则是没有制作出来。

不过现在,刘博源不得不开始制作硝酸了。

其实,硝酸的制作在明末这个时候,还是有一些难度的。

其所需要的原料与制作工艺,都是比较复杂的,且又不能大量生产。

因此,刘博源在经过仔细的思考后,还是决定先制作最为简单的硫酸。

只有将号称‘化工之母’的硫酸制作出来,那硝酸的制作就比较简单了。

而关于硫酸的制作,早就在唐朝高宗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而且,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提起过关于硫酸的原材料,并将硫酸的原材料当成了一种中药。

而这种中药,就是绿矾。

绿矾是一种绿色的矿物质,在山西、甘肃、湖广、四川等地都有大量产出。

可以说,在最基本的原材料上,是不缺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考虑,刘博源才决定先制作硫酸。

并且有一点,硫酸的制作实在是太简单不过了,没有半点复杂的工艺,制作的成本也是十分的低廉。

只需要将绿矾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煅烧,之后再溶于水中,便可得到硫酸。

而在如今的明朝末年,也有硫酸的出现。

只不过百姓们并不是叫它硫酸,而是叫做绿矾油,毕竟这绿矾油,是从绿矾中提取出来的。

决定了先制作硫酸后,刘博源便没有再去问众人关于底火药的问题,而是转移话题问道:“诸位,你们可知道绿矾油吗?”

“绿矾油?”

众人一听,不知道自家伯爷怎么又提到了绿矾油呢。

虽然绿矾油这种东西也是非常的稀少,但还是有工匠知道这种东西的存在。

其中一个工匠站了出来,对着刘博源回禀道:“伯爷,小的倒是知道这绿矾油。”

“它是从一种名为绿矾的中药里提取出来的,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腐蚀性的透明液体。”

“接触这种液体时,不可用手直接触碰,否则很容易烧伤皮肤。”

见这名工匠把绿矾油的特性说的明白,且又说出了从原材料中的提起,刘博源当即大喜道:“没错!本伯说的正是这绿矾油!”

“只要有了这绿矾油,那底火药的制作,一切都变得简单了!”

随后,刘博源对阵吴铁匠吩咐道:“吴匠头,速去城内的药房中,收集一些绿矾来。除此之外,再弄来一些烈性酒与水银。”

尽管吴匠头不知道自家伯爷需要这些东西做什么,但他还是立即应声领命,随即快步转身离去。

待到吴匠头离去后,刘博源又命人准备了蒸馏酒精的器具,又现场制作了十几个经过开水消毒的口罩。

水银与硫酸,可都是有挥发性的液体,而且还带有毒性,自然要做好安全的保护措施。

刘博源可不想大业还没成功,就倒在了这半途之上。

......

半个时辰后。

吴匠头领着几名年轻工匠,气喘吁吁的从城内赶了回来。

刘博源所需的绿矾、水银与烈性酒,也已经全部收集到了。

见一切原材料都准备完毕,刘博源也不再耽搁,当即开始了制作底火药的前期材料。

首先第一步,先是将绿矾拿到煅烧炉中进行密封煅烧,准备为提取硫酸做准备。

而后,刘博源命人将收集到的烈性酒进行蒸馏提取。

蒸馏提纯酒精,这种技术早在宋朝就已经出现了,其技术真正成熟的时候还是在元朝时期。

到了明朝之后,这种技术就更加普遍了。

因此,蒸馏提纯酒精,也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技术。

待到做完了这两个步骤后,刘博源便只需要静静的等待了。

在等待中,刘博源又命人准备了一些提纯过的硝石,也就是硝酸钾。7彡筗彣網

......

一刻钟后。

半大碗的高纯度酒精被最先蒸馏提取出来。

紧接着,经过密封煅烧的绿矾也从煅烧炉中取出。

而后,刘博源指挥着几名工匠,将绿矾倒入一个铁锅中,再缓慢的往铁锅中加入准备好的冷水。

“嗤~~~”

随着冷水的加入,铁锅中顿时冒出一股热腾腾的水汽,并不断有咕咚咕咚的沸水声传出。

“都小心一些,不要被溅到身上!”刘博源急忙在一旁提醒几名工匠。

几名工匠也明白这其中的危险,当即动作变得小心翼翼。

很快,铁锅中便已经盛满了冷水。

“快,将铁锅抬去加热。待到锅中的水位只有一半时,便可以停止了!”刘博源又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