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升任副将,授阶镇国将军(1 / 2)

明末小兵崛起 老牛俊 1483 字 2022-12-25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延绥镇榆林中路参将刘博源......操练兵马,治理屯田,颇有成效。”

“时值满蒙鞑子寇关劫掠,卿受命驱之......斩获满蒙首级两万颗,阵斩满清亲王多铎......扬我大明国威,壮我大明军威。”

“擢升刘博源为都指挥使,授阶镇国将军,实授延绥镇副将之职,继续镇守延绥中路,望卿不负皇恩,奋勇杀敌,护的边地平安!”

“钦此~~~”

随着王承恩的话音落下,刘博源满心欢喜,急忙高呼道:“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呼谢恩后,刘博源起身,退回到了武官队列中。

随后,大臣们开始向崇祯皇帝,启奏各种国家大事。

而刘博源则是默不作声的在一旁听着。

......

升都指挥使、授镇国将军、实授延绥镇副将之职,这三个官职的封赏,还是让刘博源比较满意的。

虽然都指挥使之职,只是一虚衔而已,没有多大的作用。

且授阶镇国将军,也是一个虚名的武散阶而已。

在武散十二阶中,是属于从二品的虚衔。

被授予的这两个虚衔,根本没有多大的意义,最多也就是象征的荣誉而已,手中没有半点的实权。

但实授的延绥镇副将之职,继续镇守榆林中路,才算是真正的实权在握。

镇守一路之地,也算是一方大员了。

但刘博源不知道的是,原本崇祯皇帝打算升任他为延绥镇总兵,镇守一镇之地。

可是,崇祯皇帝的这个提议,却遭到了内阁大臣们的极力反对。

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现在刘博源也不过才二十岁之龄,如此年轻就担任一镇总兵,这难免会让其他武将心怀不满。

而且若是骤然升迁高位,恐刘博源心生骄横。

因此,为了避免刘博源遭受其他武将嫉妒与排挤,也为了历练刘博源的心性,内阁大臣们才出言反对崇祯皇帝的提议。

崇祯皇帝在细思一遍后,也觉得内阁大臣们说的有些道理。

现在刘博源才二十岁而已,若是以后再立大功,那又该如何封赏。

毕竟刘博源可是能大败满蒙鞑子的常胜将军,再立下大功也是肯定的事情。

所以,崇祯皇帝便依照内阁大臣们的意见,降封一级,升任副将。

但为了安抚刘博源,崇祯皇帝特赐予镇国将军这样的散阶武官,以示高贵的身份。

或许有人会说,刘博源立下如此大功,就应该要升为总兵。

否则的话,就会让立下大功的将士们心寒。

不见汉时的霍去病,十八岁就封得冠军侯。

但是有没有人想过,霍去病不仅仅是两次功冠全军,且霍去病还是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

有着皇亲国戚作为背景,能不升迁的快。

若是刘博源也有着皇亲国戚作为背景,仅凭着这一战立下的战功,获封一个伯爵也是没有问题的。

说到底,还是看你身后有没有关系。

......

早朝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才宣告结束。

刘博源揉了揉有些发麻的双腿,慢慢走出了皇极殿。

此刻,刘博源的心中不禁苦笑连连。

这上早朝之事,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天色还未亮时就起来上朝,直到太阳高升才宣告结束。

如此长的时间,又有几个人能坚持的住。

也怪不得历朝历代的皇帝,全都是寿命不长,根本没有几个高寿的。

看来做皇帝这个职业,还真是一般人难以担任的。

崇祯皇帝如此的殚精竭虑、废寝忘食的工作,长得过于老成也实属正常的了。

......

出了皇城之后,刘博源便被杨嗣昌叫住。

“刘将军,恭喜高升了啊!”杨嗣昌满脸亲热的笑容。

刘博源连忙抱拳回道:“只是升任副将而已,当不得什么。”

杨嗣昌似乎想到了什么,神色突然叹道:“原本皇上想要擢升你为延绥镇总兵,本官对此也是非常赞同的。”

“但是,这个建议却遭到内阁大臣们的反对。”

“如此大功,却只升迁一级,实在让人不忿!”

刘博源听后,面色变得极为惊讶。

他没想到,自己有望升迁延绥镇总兵,却被这群内阁大臣们阻拦反对。

刘博源心中不忿,但面色还是得笑着道:“大人,下官能升迁副将之职,已是十分高兴了!”

“哈哈哈!”

“好!本官之前还担心刘将军心怀不满呢!刘将军,你能这样想,本官就放心了!”杨嗣昌赞赏的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