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深得人心(2 / 2)

他与太子是配合得起来的。

“不多言了,快些商议好这些条陈吧。看时间,马上就过了亥时了。”

第二日上午,

太子以监国的名义,在奉天殿早朝。他的位置是在龙椅边上,但一样可以俯视群臣。

“孤遵从父皇旨意,列为监国,幸赐英贤为孤之辅。闻之,京师为天下之根本,京营为京师之根本!岂能不加操练,以备不测?!今,以东宫太子之令,命因营造之名被派出的京中各营,立即回京待命!一应工程事务全部停止!但有阻挠者,立斩不赦!内阁、六部及大理寺、通政使司、督察院并商之实施方略一并附后,务使遵照执行!不得有误!”

这道旨意真的在早朝宣布的时候那真叫荡气回肠!

因为谁也没有想过,太子真的有胆魄做出这样的事!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虽然和万岁还差了一点。但重点在于喊出来的那气势!

而朱厚照也更加真切的有了一种“掌天下之权”的感觉。

之后,旨意在《明报》上同步刊印。

消息一出,满京师的惊呼之声,

尤其现在还是会试之前,京师里什么陕西馆、江西馆、福建馆聚满了来科举的士子。

他们奔走相告,大力赞扬太子的善政!

在京的官员,进了衙门也大多议论此事,而风向自然是给太子竖起大拇指。

在京师的士子当中,

有一个叫唐寅的最为出名,他也是应天府的解元。因为江南文胜,胜于北方,能在那个地方拿解元,基本上中个进士还是问题不大的。

所以别人都在紧张备考的时候,唐寅和他刚认识的好朋友徐经忙着驰骋于都市。

入京后不久即听闻了东宫太子的种种事迹,今日又有这样一份畅快人心的明发旨意,唐寅忍不住胸中之畅怀,直接泼墨挥毫,一篇盛赞太子的雄文即出。

这个人有个性,一般人有了文章,你自己收着或者叫一两好友评论评论也就算了,他不。他到了京师之后听闻有一个叫《明报》的东西,因为记载了很多有趣的信息,所以京师里不少人在购买。

他也翻过,但留下一句‘如此文章也敢卖钱’的狂妄之语。

紧接着,今天他就拿着自己的文章到《明报》的总馆的所在地,

“江南举子唐寅今日特来拜馆!请《明报》总编辑张成用一见!”

倒不是他唐寅狂妄,他这个名字在京师之中还真有几分名气。去年年初,詹事府冼马梁储被派往应天府主持乡试。

碰到了这个唐寅,留下一句:士固有若是棋者耶?解元在是矣!

意思就是,这么个有才的人,解元一定是他了。

回京之后,梁储也在和众多老友的洽谈中谈论这个人,说此人是大才!

因而唐寅是有些名声的。

张成用自然也是听说过这个名字,所以一个未来的进士上门拜见,正常人会怎么做?

开门迎客呗!

所以张成用备好茶水,以贵客之礼接待了唐寅。

“唐兄之名,在下在你还未来京师之时便已经听说,将来两榜之中必有唐兄。所以……说实话,在下还真想不到,唐兄为何今日要找上在下?”

“张总编辑,唐某此来乃是送你一篇文章!”

“喔?”张成用目光之中神采连连,像唐伯虎这样的有才之人,如果能为他写上一篇文章,他当然是乐意的,“唐兄可否让我先行一观?”

唐寅颇为自负,直接就把文章给展到他的面前。

张成用虽读书不行,但字还是认识的,文章一开头还好,后面则有所不同,仔细一瞧是奔着称赞太子去的:

…今太子博纳多容,海渟岳峙,学无常师,惟德所在;恩无所私,唯德所亲;观士察人,秋毛无失……太子所行,晏然休着,皆群下所常吟咏,诚不复须臣赞扬懿美……”

张成用看完抿起了嘴唇,看来殿下在天下士子心中的威望确实是日渐提升,竟能叫人写出这样的肉麻文章,京师里夸赞殿下的人也到处都是,可说是深得人心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锦衣卫千户毛语文入宫,老实跪在了太子面前。

“今天找你来,是要你办三件事。一、你派人去盯着寿宁伯和建昌伯,最好是能够在他们的府里插进去人手。本宫要知道哪个晚上是哪个小妾在给他们暖房。”

毛语文有些桀骜不驯,但在太子面前他就是个乖宝宝,“是!属下谨遵殿下旨意!”

“二、你去摸一摸,寿宁伯和建昌伯这些年侵占了多少民田,要有事件、日期和数据。”

“是。”

“三……”朱厚照看向远方,幽幽的说:“暗中,替他们寻个仇人吧,要像你一样,不怕死的那种。”

毛语文再次深深叩头,但这次他不是说是,而是讲,“殿下若有不便之处,属下,愿替殿下行…不忍之事。”

他能讲出这句话,朱厚照没有料到。

毛语文等了会儿,却没等到太子说好还是不好。这让他心里有些打鼓。

太子殿下的心机妙算,当世无双。这种不说话,还是叫他害怕的…害怕自己说错话。

“你下去吧。”

这话更叫他不解了。

但毛语文心中本就已经害怕,于这句话更加不敢稍有违背,只能立马照做,多余的一句也没说。

直到出了东宫,他才长舒一口气,双掌一搓才发现已是有不少汗水了…

刚刚,真的多言了,以后可不能这样。

毛语文在心中告戒自己。

那,可是太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