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信王!(2 / 2)

风起明末 罗小明 1809 字 1个月前

&;=&;&;&;河南的民变就此一发不可收拾,因为兵力的缺乏,各地流寇蜂起,许多的城镇因此被打破。

红娘子在那样的时节打破了杞县,在当时的河南省内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河南方面当时正忙于应对李自成的威胁,自然也是无暇顾及杞县这样一个小县的事务。

但是现在河南的民变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李自成没有进入河南。

河南境内大股的流寇,大都被进入了河南的三边总督郑崇俭带领秦兵所剿灭。

红娘子带兵攻破了杞县,无异是平地惊雷,石破天惊。

河南巡抚李仙凤在收到了消息的第一时间,下令河南省内的诸镇营兵练手进剿。

秦兵刚走不久,便有贼人跳将出来掀起风云,若是不能立时遏制下去,只怕是会有更多的乱民争先效仿。

若是因此出现了遍地的烽火的情况,那么李仙凤整个河南巡抚是要做到头了。

因此李仙凤自然是不留余力,派遣各路的兵马共同进剿,势必以雷霆手段绞杀杞县农民军。

而现在的结果却是,八千进剿兵马最后竟然是李岩带领的杞县农民军所击溃。

杞县农民军在李岩的带领之下声威大振。

“李岩虽然暂时杀败了河南组织的进剿兵马,但是河南省内还有不少的兵马,他们现在也只是挡住第一波,应当还没有办法影响到大局吧?”

赵怀良眉头微蹙,和胡知礼交换了一下眼神,斟酌着说道。

赵怀良参与很多平剿流寇的战事,他知道流寇的强弱。

民变初期的流寇孱弱不堪,武备落后,士气低下,只不过是仰仗着人多势众。

陕西民变发展了足有七八年的时间,才逐渐的形成战斗力。

但直到现如今,还都没有能力可以站稳脚跟。

李岩带领的杞县农民军,不过刚刚兴起,要武备没有武备,要士气没有士气,要环境也没有环境。

如今又受到了河南府的重点绞杀,绝对是凶多吉少,根本撑不了多久的时间。

初期的胜利,也不过只是侥幸罢了。

陈望摇了摇头,赵怀良的这样的想法正合了如今大部分的人想法。

“大部分的人,都和你一样都是这样的想法。”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才笃定河南必乱……”

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杨嗣昌上书那一封的加税奏疏。

河南这一次受灾极为严重,朝廷赈济疲软,又加练饷,甚至在很多受灾地区也征收练饷,更是使得地方之上越发的凋零。

颗粒无收,却税赋益重。

河南的旱蝗,明廷自然是清楚的,崇祯也确实派了人下来赈济。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政策。

在天启年间,身为皇帝,下发的诏令还有用处,在地方上明朝的皇帝还是拥有一定的权力。

但是崇祯在上任初期因为轻信于文官,极大的削弱了厂卫的力量,同时又废除了诸多可以影响地方的条例。

加上如今腐败成风的官场。

这就导致了在灾情严重的地区,明明朝廷已经派遣了大臣前往赈济,免除了税赋,但是很多州县官吏却仍旧征收税赋,极尽搜刮只能。

明廷财政困难,用于赈济的金银本就不多,在层层的盘剥之下,能够下发到实处更是少之又少。

河南如今之所以外面看上去还算稳定,一派风平浪静的气象。

其实都是因为有强军的弹压。

而如今弹压的强军随着郑崇俭的离去,进入陕西境内。

李岩这一次更是杀败了前去进剿的先锋军,在杞县站稳了脚跟。

“我之所以如此说,便是因为这一次杞县的民变,和陕西的民变完全截然不同。”

陈望放下了手中的文书,转头看向胡知礼和赵怀良两人,

“陕西民变虽然持续久远,荼毒万里,久除不尽,因为从根基里面,他们是流寇,至始至终都是流寇。”

“流寇想的,活下来是第一位,他们居无定所,东奔西走,什么都可以抛弃,只要活下来。”

“他们四处劫掠,不事生产,到处烧杀,只顾眼前,不顾将来。”

“哪怕是到现在,虽然改变了很多,他们也是一样,本质里仍然还是流寇,他们只知道打,只知道战,而不知道其他的东西。”

陈望的声音低沉,他的目光重新落到桌面的文书之上。

“但是李岩不同,杞县不同,从一开始,他们就不是流寇……”

“流寇,怎么可能喊得出‘均田免赋’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