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争斗(2 / 2)

风起明末 罗小明 2421 字 1个月前

&;=&;&;&;杨嗣昌虽然今年不过五十二岁,但是因为少时曾患过一场大病,因此他的身体一直以来都不太好。

中年之时在辽东任兵备道、而后又在宣大任职总督,多处于苦寒之地,因此身体的境况更是每况愈下。

而这一次南下督师,一路上的风霜,加上到达南方之后的水土不服,杨嗣昌的身体状况其实已经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杨嗣昌现在的脸上是浮现出了病态的潮红,心绪的剧烈波动对他造成的影响极大。

“张献忠此去四川,所有的部署将要就此更改,若是后续进剿再出意外,不仅仅是四川,整个西南都要收到波及。”

陕西、陕西、河南、湖广、南直隶等地因为流寇的荼毒,以致于税收一年不如一年,国家的财政越发的困难。

四川不仅仅是战略要地,如今还是税收重省和粮食重省。

西南爆发奢安之乱虽然被压制了下去,但是流毒还在,很多地方的土司都存有反心,张献忠若是进入其中,只怕是会使得原本安定的西南地区变得越发的复杂起来。

如今大明四方,西北灾荒不断,受流寇荼毒多时,东北有女真威胁,年年都有战事,局势一年比一年更差。

每年上千万的辽饷拖累着朝廷的财政。

唯有东南、西南两地尚且安生,支撑起了税赋和粮米的重任。

若是四川受灾,西南也必然会遭受影响,到时候仅凭东南一地,如何能够支撑起整个国家。

“张献忠如今窜入巴州,进入川中的道路就此畅通无阻。”

“此去川中势若骏马奔平川,千里坦途,想要短期之内将其剿灭无异于痴人说梦。”

最为重要的是,为了剿灭张献忠,他上书请饷,加派练饷,每年七百五十万两白银。

虽然在奏对之时,杨嗣昌说的是不会加重太多的百姓负担。

但实际上杨嗣昌很清楚这样的加派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加饷,就是饮鸩止渴。

但是眼下的局面,要想快速的解决关内的诸多流寇,却是必须要饮下这杯鸩酒。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关内诸镇欠饷已是成常态,很多时候不给军饷,军将根本指挥不动底下军队。

张献忠、罗汝才还有李自成、革左五营等部,经过了一年多的休整,早已经是今非昔比,不能再用往日的眼光去看待。

必须要调集大量的军兵,发足军饷,加强武备,才能战而胜之。

饮鸩止渴可以接受,只需要在一年之内或是两年之内能够彻底剿灭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三人,这些都能够接受。

只要剿灭了他们,其余的流寇都将会因为畏惧而授首,而普通的百姓也会因为畏惧而隐忍,民变的风向将会彻底的发生改变。

到时候减去多加的赋税,便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局势恶化至此,我已经是难辞其咎。”

杨嗣昌的面色灰败,声音低沉。

“若是张献忠北上陕西,或是东会罗汝才,都证明着张献忠虽然收敛了很多,但到底还是流寇的习性难改。”

“但是张献忠此番南下入川,便已经是证明事态正向着最坏的方向发展。”

杨嗣昌靠坐在座椅之上,显得极为疲惫。

“张献忠杀人如麻,性格残暴,嗜杀成性,但是却能韬光养晦多时,足以见其所图甚大。”

“非是心怀割据之意,潜藏吞吐天下之志,绝无可能选择入川。”

叶官明神色凝重,杨嗣昌所说的着些事情,他其实也已经是看出来了。

但是这个时候,叶官明很明白,自己不能附和着杨嗣昌说下去。

杨嗣昌心中虽然明白这些,但是这个时候他跟着附和,必然会让杨嗣昌的情绪更加低落。

“达州之败,致使张献忠窜入川内,此事已成定局难以挽回。”

“张献忠入川虽是坏事,但是对于如今大局来说,却也并非百无一利。”

叶官明上前了一步,正声出言道。

“阁部南下督师,军令传达诸镇,多难以贯彻实行。”

“因欠饷已久,战力孱弱,士气低下而难听命令者,诸如陈洪范、方国安等营。”

“也有重镇军将自持有功而骄横跋扈,推诿避战者,诸如左良玉、祖大弼等将。”

“各地巡抚心怀他念,心怀他念者甚多,以蜀抚邵捷春为首。”

叶官明走到近前,沉声道。

“此番明公派遣曹总兵斩杀张奏凯后,诸镇必将为明公威势所慑,明公后续只需恩威并行,诸镇自此不敢轻易违逆。”

“明公此番威已足够,后续便只看恩赏如何。”

“如今罗汝才退离夷陵,被我军击败之后,退往兴、归山区,恩赏不如在各部进剿之时,直接按军功首级多少发赏。”

杨嗣昌眼眉微调,已经是从之前低迷的情绪恢复了过来,眉头仍蹙。

“这些手段,只怕还是震慑不了左良玉多少。”

叶官明低首躬身,进言道。

“祖大弼已走,曹总兵南下之后,左良玉也一改往日之骄横,此时正是收其心之时。”

“左良玉与熊文灿两人积怨已久,此番熊文灿北上交由刑部审判,明公可以以处死熊文灿的事情,收取左良玉之忠心。”

“流寇降丁刘国能、王光恩等众皆以左良玉马首是瞻,明公若能收左良玉之心,掌控其余诸营易如反掌。”

杨嗣昌的神色微缓,叶官明说的确实有理,倒确实是点醒了他。

他之前被愤怒一时之间冲昏了头脑,倒是没有想到这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派曹变蛟前去诛杀张奏凯也是气到了极点,主要的目的也只是杀张奏凯而后快,起一个杀鸡儆猴的目的,其余的倒是没有想到太多。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这句话确实没有说错。”

“这一次,是我失态了。”

杨嗣昌轻叹了一声,计划的功亏一篑,终究是让他没有能够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

叶官明凑到近前,而后压低了些许的声音,继续道。

“而且最为重要的,此番张献忠进入四川省内,也正好为明公解决了一个最大的麻烦。”

杨嗣昌神色微凝,叶官明的话让他有些疑惑。

张献忠进入四川内中,明明是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麻烦,怎么会是反而给他解决麻烦。

杨嗣昌脸上的疑惑并没有掩饰,全都被叶官明尽收于眼底。

叶官明淡然一笑,缓缓吐出三个字。

“邵捷春。”

杨嗣昌眼前一亮,心领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