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君士坦丁堡大学(1 / 2)

罗马的复兴之旅 非生1 1143 字 2022-11-04

罗马的复兴之旅正文卷第三十一章:君士坦丁堡大学作为君士坦丁大帝亲自营建的“新罗马”,君士坦丁堡不仅在政治上拥有超然的地位,在文化上也是仅次于亚历山大的地中海东部第二大文化中心,

自从亚历山大被阿拉伯人占领之后,君士坦丁堡就成为了基督世界的文化中心,古希腊的许多典籍、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以及基督教历代圣徒的著作都存放在城中的皇家馆藏内,

也因此,君士坦丁堡学者云集,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学者不是在意大利就是在君士坦丁堡,而且文艺复兴运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古希腊典籍的重新学习和认知。

尤其是在君士坦丁十一世赢得了对奥斯曼苏丹的战争后,更加吸引了欧洲各地的学者前来君士坦丁堡学习。

这么大的优势,君士坦丁自然要好好利用,早在出兵瓦拉几亚之前,皇帝就在城内专门划了一块区域用来供学者们住宿,让他们更好地探讨学问,也因为这样,一个计划在皇帝心中慢慢成型。

一回到首都,君士坦丁就召集了内阁成员,商议关于大学的事宜。

在禀告过后,众人鱼贯而入,行礼后自然坐在了皇帝为他们准备的座位上。

“各位,这次召开内阁会议主要想讨论一下在君士坦丁堡建立大学的可能性。”

君士坦丁开门见山,长期以来的军旅生涯让他养成了雷厉风行的习惯,

“把我们的馆藏放进大学内供学生们学习,给他们提供食宿,邀请学者们来教学。”

首相卡尔沃有点迟疑,小心翼翼地问道,

“陛下,皇家馆藏内的珍贵典籍很多都是孤本,放在大学内供人随意翻阅是不是…”

虽然没有明说,但皇帝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

“允许他们抄写,但孤本的翻阅要在监督下进行。”

见皇帝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卡尔沃也不再迟疑,

“我觉得可行,大学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国际影响力,在学者中施加影响,还可以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官员来填充各地空缺的岗位。”

毕竟是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学习,对大学的监管还是很轻松的,不用担心培养出一群反国家的学生来。

“很好,正好君士坦丁堡有很多空地,随便挑一块建栋房子就行。”

“陛下,关于教授和生源方面的问题,我们的大学该如何招生呢?”

财政大臣查韦斯提出了疑问,

“对国际上的学者不作太大限制,只要对帝国抱有好感就可以来大学翻阅典籍,但必须是翻译成希腊语的典籍,想看原本,就要成为教授,”

“而想要担任大学的教授则另外需要条件,例如日常用希腊语教学,对皇帝抱有忠诚,不得传播对帝国有害的思想等等,内政部就此做个章程呈上来。”

皇帝指了指弗洛雷斯,接着说道,

“生源方面,主要针对的是贵族。”

这很正常,只有贵族才有钱教育,,欧洲在子女的教育方面一直很先进,这么一座举世闻名的大学,只要有名额,肯定是不会错过的。

“第一批学员就把帝国境内的年不满二十五岁的贵族召集起来,这批学员就象征性地收取一些费用就可以了。”

看着内政大臣不断地记录着,皇帝又补充到,

“把希腊语和罗马史作为必修课,每半年考察一次。”

虽然知道是拔苗助长,但皇帝也管不了这么多了,哪怕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也是极大的胜利了,何况这些贵族还会影响到底层的民众,起码比什么都不做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