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碧岛谍影5(1 / 2)

刑警曹小安 莒国小郎君 2402 字 10个月前

曹小安把汽车停了下来,走出来蹲在岸边,用他那精明的眼光,捉摸着湖中浊流之谜。

约莫过了十来分钟,忽然从身后传来了刘三侃和老郑的声音:“那不是曹警官吗?”

曹小安闻声回头,就见刘三侃和老郑手里拿着一个小方盒电子探测器,用惊异的眼光看着他。原来,刘三侃按照曹小安的要求,跑到东山上,用电子探测器沿着那墙上的脚印追踪。

电子探测器是根据警犬的鼻子结构造的,能够灵敏地辨别气味,用它可以沿着作案者的脚印追索,查清来路。后来,老郑过来帮忙,刘三侃就请他代为化验脚印踩过的泥土。

结果,不出曹小安所料,泥士中含有化学元素——硼!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老郑激动地从化验室里跑出来,找到刘三侃,把化验结果告诉他。于是,他们俩便在一起,继续沿着脚印寻找起来。

看来,作案的间谍是一个老手,他常常走“8”形路他故意把上山的路线与下山的路线混淆在一起。正因为这样,到东山半山腰才几百米,而刘三侃却用电子探测仪搜查了好长时间。

后来,硫酸钠看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诀窍。脚印有两种,一种比较浅,一种比较深。刘三侃断定,浅的脚印是那间谍上山的脚印,深的脚印是间谍下山的脚印。因为下山时,间谍身上背着罗丰夫人,重量增加了,当然脚印就深了,自从发现这一规律,搜索工作就快多了。

刘三侃和老郑低头寻找脚印,一直找到东湖边上。一抬头,猛然看见曹小安坐在那里,不由得吃了一惊。

曹小安指着湖底的浊流给刘三侃和老郑看,他们俩趴在岸边地上,伸头朝湖里看,这才勉强看出一点踪迹。

老郑问道:“曹警官,你怎么会预料到脚印下的泥土里含硼?”

曹小安笑着说:“我在来碧玉岛之前,查阅了碧玉岛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历史等资料,知道东湖的湖水中含有硼。早上我坐车经过湖边,就注意到湖中有股浊流。我在罗丰夫人卧室里实地侦察之后,我就猜想,那间谍很可能是从湖中上岸来到半山腰。他上岸后,脚上沾着湖水,脚印下的泥土当然会含有硼。”

老郑一听,暗暗佩服曹小安那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力。不过,老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间谍如果是从东湖上岸,那么他是怎样来到东湖的呢?他在劫持罗丰夫人之后,又怎样从东湖逃走的呢?”

曹小安笑笑说:“这也正是我今天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刚才我坐在湖边苦苦思索,就是考虑这个问题。刚才,我在图书馆里翻阅了一些金刚石的科学文献,其中有一段关于金刚石在地质钻探工作中的应用,使我深受启发。我经过反复思考,找到了一点破案的线索。不过,还没有十足的把握,需要你动员全所工作人员,帮助我和刘三侃做一件颇为麻烦的工作

曹小安和老郑、刘三侃驱车回到西山,参加了人造金刚石研究所党委会议。会上,曹小安简要地汇报了案情侦察情况之后,所党委根据曹小安的建议布置了工作: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第一,派人驾驶罗所长的玻璃钢专用艇,驶往沿海的蓝山市。艇尾的微型发射器要妥加保护,不要把它拿掉。专用艇到达蓝山市之后,何时返回碧玉岛,听候曹小安的命令。没有接到命令,绝不可回岛或着驶往别处。

第二,曹小安离开蓝山市的时候,已经叮嘱蓝山市公安局派专人保护正在那里开会的罗丰所长的人身安全。所里如果有急事要召回罗丰所长,必须征得曹小安的同意。

第三,请刘三侃准备好红、黄、绿、黑四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分成若干小包,派人沿碧玉岛的四周撒入海中。按照曹小安的意思,正东方向,撒红色荧光染料;东南方向,撒红色、黄色荧光染料;正南方向,撒黄色荧光染料;西南方向,撒黄色、绿色荧光染料;正西方向,撒绿色荧光染料;西北方向,撒绿色、黑色荧光染料;正北方向,撒黑色荧光染料;东北方向,撒黑色、红色染料。这些染料,在下午四点的时候,同时撒入海中。

第四,把碧玉岛渔场的大型抽水机立即运往东湖,不断地抽湖水。抽出湖水可沿着环岛水渠,引入西湖。

第五,老郑和刘三侃在东湖日夜轮流值班,每隔十分钟,化验一次湖水成分。发现湖水中有荧光染料,立即报告曹小安。

第六,罗英和王勇仍住原处,负责注意观察东山一带的动向。

第七,全所工作人员提高警惕,注意保密!科研工作,照常进行。

会议很快就结束了,总共才开了五分钟。

海上的日落,颇为壮观。

黄昏时刻,只见太阳犹如一个红色的圆球,慢慢靠近海平面。这时,海面风平浪静,被夕阳染得一片血红。太阳越是接近海平面,仿佛越变越大,越变越扁。渐渐的,被海平面所吞没。顿时,海面上变成一片灰色,失去了色彩。天空也变成鱼肚色,暗淡下来。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正当大家忙着各自执行曹小安的命令,分头工作时,曹小安却忙里偷闲,站在中山的山巅上,观赏起海上日落来了。其实,曹小安此时无心欣赏大自然的壮观,他要这全岛的制高点,俯视碧玉岛四周的海面。海面上静悄悄的,看不见半点船影,空中连一只飞鸟也没有。

曹小安的面孔朝西,看着日落,看着西面的海面。他从碧玉岛的地图上获知,碧玉岛的西边有一个很深的海峡,而海军606基地是在东边的白玉岛上,与海峡之间正夹隔着一个碧玉岛。

曹小安一边察看着地形、海况,一边把无线电话打开,听取刘三侃和老郑从东湖边上一次次报告化验湖水的结果。每一次报告,都很简单。

“报告:没有发现荧光染料。"

曹小安闲得没事,从口袋里随手掏出一本书,看了起来。读书,是他唯一的嗜好。他的上衣口袋特别大,左边总是装着一个最小号的笔记本,右边则是装着书。他想到什么,随时记到笔记本上。一有空,则掏出书来,见缝插针,读了起来。

曹小安拿在手里的,是一本《发明史话》。他漫不经心地随手翻开,看了几页。当他读到那段《镜子小史》时,顿时发生莫大兴趣。

相传,那是在三百多年前,世界上第一面玻璃镜,在玻璃王国——威尼斯诞生了。在这之前,人们用的都是青铜镜,又笨重,又晦暗,看不清楚。

威尼斯那明亮的玻璃镜轰动了欧洲,成为一种非常时髦的东西,身价百倍。欧洲的王公贵族、阔佬显赫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抢购镜子。

当法国王后玛丽·德·美第西斯结婚的时侯,威尼斯国王送了一件小小的玻璃镜给她作为贺礼。这在当时,是非常珍贵的礼物,它的价值高达十五万法郎!当时,只有威尼斯会制造啵璃镜。为了保守秘密,他们把镜子工厂搬到木兰诺孤岛上去。孤岛,处于严密的封锁之中。

“一定要想方设法获得制造镜子的秘密!”法国的贵族达官们这样嘀咕着。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不久,驻威尼斯的法国大使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巴黎的密信,叫他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绑架几个威尼斯的镜子技师。法国大使费尽心机,总算完成了这个不光彩的使命。

1666年,法国的诺曼第出现了一家镜子工厂…

“历史的现象,常常惊人地相似!”曹小安看完这段《镜子小史》,深有感触地自言自语道。

这时,天渐渐暗了下来。曹小安忽然看到西边的海面上,有什么黑东西在飘动。他急忙掏出望远镜一看,呵,海面上露出潜望镜!这就是说,有潜水艇!大约敌人在海底躲了一天,趁黄昏之际,想浮上来观察一下动静。73zw捌.com

没一会儿,黑色的潜望镜便消失了,海面上依旧风平浪静,似乎没有发生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