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看到很多人哄抢物资(1 / 2)

厨房的面积很大,比陶冷霜家还要大一半,里面放有各种各样的食材和调料,连灶火都有四个,但十分整洁干净,所有人穿戴都很卫生。

这个天有些冷,待在厨房暖烘烘的,待久了还会出汗。

她熟悉了自己要用的东西,随后才开始做。

要做的是,一道滋补的膳食,能够滋补身体,但不是谁都适合的。

无视掉厨房里那些人异样和厌恶的眼神,她动作麻利的处理着。

等炖上了,顺带做了几样适合秋冬滋补的小菜和汤品。

这次赚了银子,得多买一些物资囤着。

不知何时便会出大事,多囤一些物资,心里也安稳一些。

……

做好了菜品,陶冷霜请了掌柜来尝。

一道香菇炖乌鸡汤,一道是用老虎做的滋补膳食,一道酸爽可口的拍黄瓜,一道酸辣土豆丝。

这一样样的食材,看得陶冷霜羡慕极了,秋冬季节的菜品是最少的,可在这个酒楼里,完全看不出这一点,天南海北的菜都能看到。

掌柜是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因此对开胃的拍黄瓜和酸辣土豆丝很感兴趣。

吃了不少拍黄瓜和酸辣土豆丝,才开始尝另外两道菜。

这妇人的厨艺,虽比不上酒楼的大厨,却是别有一番味道。

特别是这道滋补的老虎肉,吃下去浑身暖洋洋的,十分舒坦。

“你的菜方我要了,一共给了二十两银子,如何?”他很爽快的开了价。

陶冷霜想了想,同意了,二十两银子,她和沈二婶一家对半分,还有十两银子,能买不少的物资,也能渡过这个严冬了。

掌柜拿了十五两银子,和五两碎银子给她,心里感慨了一句,和传闻中的完全不一样啊。

陶冷霜道了谢,欢天喜地的收好银子,来到了后院,和沈二婶几人平分银子。

沈二婶几人怎么都不肯要这么多,话里话外都说是陶冷霜的功劳,只肯要二两银子。

陶冷霜哪里肯,非要给十两银子。

双方推辞着。

最终,沈二婶几人拗不过陶冷霜,收了八两银子,将这份恩情记在了心里。

有了银子,陶冷霜几人便驾着牛车到米粮铺子,准备多买些米粮放在家里,以防出什么岔子。

当他们到了常买的米粮铺子时,发现铺子里挤满了人不说,还有一大群人挤在外面,吵吵嚷嚷的。

“快让我买点,你们前面的买了这么多了,不要一直霸占着。”

“赶紧往前挤啊,要是买不到米面,米面又涨价了怎么办?”

“多给我称点,我带够了银子的。”

“便是只剩下粗面了,也给我称一些。”

看到这一幕,沈二婶几人慌了神,陶冷霜的脸色沉了沉。

“墨家的,这……这可怎么办?看情况,镇上的人都在哄抢米粮啊,难不成咱们要去都城买?”

沈二婶焦心不已,恨不得能冲进去买些米面,好缓解家里的情况。

陶冷霜示意沈二婶几人不要急,将牛车赶到旁边,笑眯眯的询问看热闹的百姓:“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大伙儿都在抢米粮?”

看热闹的百姓倒没瞒着,一五一十的说了。

据百姓所说,赋税加重后,粮价跟着上涨了,百姓们不安,纷纷哄抢各种物资,生怕真出了什么事,连吃的喝的都没有。

稍微有点儿钱的,囤的物资更多不说,也不再借任何东西了,连一贯的施粥也没有了,还关了生意不是太好的铺子。

陶冷霜这才注意到,不止是米粮铺子,连买成衣,布匹,或者其他物资的铺子,都有很多人在哄抢。wap.bΙQμGètν.còM

那场面,仿若发生了灾乱般。

她的心往下沉了沉,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沈二婶,我们看看能不能买到点物资,实在不行,咱们再商量看看,要不要去都城买。”

恐怕,都城也是这个样子。

沈二婶应了声好。

然而,转了一圈下来,陶冷霜几人好不容易才买到五斤粗面。

这还是沈二叔费了大力气,从一家米粮铺子好不容易抢到的。

几人高高兴兴的来,垂头丧气的驾着牛车回家。

“这可怎么办啊?”沈二婶愁的直抹眼泪:“没点吃的,会饿死人的。”

陶冷霜看着周围的田地,有了一个主意:“现在的问题是,咱们要挨过这个严冬。”

“开春后,物资多了起来,也许情况会好些,到时候收获了稻谷,用银子交税,留下稻谷,日子会好一些。”

沈二婶抽抽噎噎:“严冬是最难捱的。”

“再过一两个月,便该下雪了,等到大雪封山,没办法再到山里找吃的,又买不到物资,会活活饿死的。”

陶冷霜发愁的也是这一点,每年大雪封山,不是没人进山,却没一个活着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