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阿珍爱上了阿强(1 / 2)

“来来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瞧一瞧看一看啦,用这个洗衣裳,什么泥灰油污,没有洗不干净的!”

“不要钱不要钱,人人有份,都可以带回家试用啊!”杜若卖力地吆喝着。

这活她熟,毕竟之前兼职打工的时候,可是什么活儿都做过的,叫卖东西也不在话下,这能比超市推销牛奶难吗?

很快,就有人围了上来,都是一些看热闹的。那些人驻足不前,看着杜若摆弄自己那盆子脏衣服。

当然,那些脏衣服就是昨晚杜若逼着自家几个崽子们弄脏又脱下来的。

“这位小嫂子,你家小公子这个年纪,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想必小嫂子你也为洗衣服的事情头疼吧?”

“我最知道了,我家的几个孩子也是整天在外撒泼打滚的,你瞧,这就是昨天换下来的脏衣服。”

杜若的话引起了围观的几个妇女的共鸣“是啊,是啊,孩子的衣服几乎两三天就要洗一次,费功夫不说,衣服也太费了些!”

这个时候的衣裳,大都是棉麻的。只有王公贵族们,才有钱穿得起丝绸和绫罗。

可是棉麻的衣裳要洗的时候,一般都是用皂角或者茶枯粉,然后用棒槌在石块上敲打,这样才能洗干净。

洗干净之后,平常人家会用淘米水或者米汤浆洗一遍,富贵人家可能会用粉面子兑水浆洗,再熨烫之后,衣服能平整鲜亮,也能穿得久一些。

可是这样的洗法,总是会损伤衣裳的。但杜若却能轻而易举地揉搓出泡沫,轻轻揉了几下之后,那些污渍就消失了。

这倒是让那些人看住了,只以为杜若有什么障眼法呢,见众人都看住了,杜若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开口问道。

“平日里小嫂子都是用皂角或者茶枯粉洗衣服吗?”那小嫂子点点头“嗯,是啊,不就只有皂角和茶枯吗?”

“正是如此呢,我们家以前也只用皂角,可是皂角洗衣,要用棒槌捶,衣裳穿不了多久就坏了。”

“我偶然间做了这个肥皂,你们看,轻轻揉一下就出了很多泡沫。”

“而且啊,用这个肥皂洗衣裳,不费劲儿,对衣裳也好,这衣裳都能多穿几个月,不知能省下多少钱呢!”

杜若卖皂,自卖自夸。妇人们越看越有兴头,有住得比较近的妇人,竟然从家里拿了脏衣裳出来。

她要让杜若当着面洗这件衣裳,杜若一看,更乐了。这不是现成的广告吗?

那妇人按照杜若说的方法,先把衣服打湿,然后把肥皂打湿,轻轻涂抹在衣服的脏污处。

不一会儿,就出了许多绵密的泡沫。那妇人搓了几下,再冲洗干净泡沫,上面的污渍竟然神奇般的消失了。

“哎呀!这个正好!”那妇人惊讶地说道,接着一鼓作气把那件衣裳都洗干净了。

衣服干净如新,众人都惊讶了。这时候一个老妇人也围了过来,见到竟然是杜若。

“小娘子?”这老妇人竟然是大牛的娘亲,她来买菜,见这边围了很多人,也好奇地围了过来。

杜若看到她,也笑了“大娘,快来瞧瞧这个,可以拿来洗衣裳,我送你一块!”

牛大娘不知道杜若什么意思,杜若拉过她悄悄说“大娘你就收下吧,另外再叫一些人来领肥皂,这个不要钱的,可是总没人先领,别人还以为我是骗子呢!”

那日杜若为大牛诊治之后,大牛果然按照杜若的方子抓了药,吃了几天,又泡了药浴之后,伤处竟然不那么红肿了。

不知道是不是心里作用,她总感觉那个疮似乎是小了一些。

所以杜若的话,她虽然不明白,但还是笑着接过杜若递过来的一小块肥皂。

“哎呀,这东西这么好,那我就多谢小娘子了。不要钱的东西,不要白不要嘛!用这个洗衣裳,还不毁衣裳,比皂角好多了!”

老大娘拿了肥皂之后,就提着篮子去买菜了。她这一起头,围观的妇人们早就不疑有他,一个个欢天喜地地领了肥皂。

有的甚至还想多要几块,牛大娘说得对啊,不要钱的东西,不要白不要嘛!

“小娘子,这肥皂,能不能多给我两块啊?”一个妇人笑着问道,一脸精明,想占便宜的样子。

“哎呀,小嫂子,这可不行。我这东西可是用金贵的材料做的。

不瞒你说,我家相公不亮于行,家里还有三个五岁的娃娃等着吃饭。

我们家是逃难过来的,又没有田地。我们好不容易得了这个法子,我还以后用来卖的,这可是我家吃饭的营生。

小嫂子你人美心善,一定不会看都我们一家子都饿死的对吧?”

杜若一番话,解释了自己以后要做什么,还有为什么不能多给几块的原因。

那位妇人本来是想占便宜的,但是听杜若这么一说,她也不好意思了。

再加上,杜若一张嘴,夸她人美心善,她就更加不好意思了。

口口相传,不一会儿,杜若带来的这些肥皂就被全部送完了。

她背着洗干净的那几件道具衣裳,把木盆子放进自己的背篓里,往大牛的种子铺子走去。

牛大娘正好也买菜回来,见到杜若,笑着问“小娘子的肥皂都送完了吗?”

杜若点点头“这还要多谢大娘你配合我呢!不然我也不能这么快送出去!”M.

“小娘子,你来了?”大牛忙完,看到杜若正和自己母亲说话。

“大牛,你怎么样,好些了吗?”杜若还是想看看,自己的医术行不行得通。

大牛笑着说“好些了!我娘说,那个疮似乎不那么红肿了!”

“嗯!你还要按时服药,几日后我自然会再来,给你诊治的!”

几人说了些话,杜若问了大牛,镇上有没有手艺好的铁匠。

大牛就给她指了路,杜若背着自己的背篓,往大牛指路的方向去了。

“这是针灸用的针吗?”铁匠看到杜若要的东西,问了一句。

“师傅也知道针灸之术吗?”据杜若所知,针灸之术在这个年代还不大通用。

这也是她向张大夫和林问荆打听的,所以这铁匠师傅知道针灸用的针,她还是很惊讶的。

“嗯,这样的针,之前林大夫托我打过一套!”看来,这林问荆的医术,还真是不错。

“不过他要的那一套,没有你要的这套多,只有三十六根,而且也没有这种长八寸的银针。”

“原来如此,那师傅,我这一套全部打成,需要多久呢?”

老者捻着胡子想了想“五日。”杜若算了算,五日,也还好,正好能赶上她为大牛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