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汉唐宋明(2 / 2)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自古帝王平定中夏,而不能服夷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这也是大唐自太宗起,几代皇帝都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的原因。

既然大唐皇帝是天可汗,那么周围的少数民族,就是他的臣民。将公主下嫁给自己的臣民,这不能算是和亲。

何况安史之乱之前,所有赐亲的女子,都是各地少数民族上门求亲的。

由此可见,大唐强盛时期的和亲,并非是被迫的,而是公平的政治联姻,外嫁女子并不低贱,公主就更是尊崇。”

李世民被称为天可汗,大唐各民族平等共生,这些是史实,众人都无法否认。

但高拱学富五车,自然不会这么容易就被打败。

“萧大人,你说的这些固然是史实,但你说大唐的和亲并非被迫,却又有何凭据呢?”

“上门求亲的少数民族,他们依据大唐之礼,递交聘礼,递送求亲文书,希望得到大唐的准许,成为大唐的女婿。

而且他们并不强横,甚至都不要求大唐一定要嫁公主,大唐赐亲女性的身份阶层,包罗万象。

从皇室公主、亲王公主到宗室女子,连县主、功臣女儿都有。

请问高大人,若大唐是被迫和亲,那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会接受一个不是公主的女子为妻吗?”

高拱想了想:“也许蛮夷之辈不懂,被大唐欺骗了,所以才会接受这些女子冒充公主吧?”

萧风笑道:“确实有这种可能。就像当年唐高祖李渊,送给了突厥可汗一个青楼女子和亲一样。

但你要的证据还是有的。你学富五车,难道忘了文成公主是怎么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的了吗?”

萧风所说之事,不但高拱知道,读过史书的应该都能知道。

当年吐谷浑部族首领承认唐朝为宗主国,主动提出和亲,臣服于唐王朝。唐太宗就把弘化公主嫁给了他。

结果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发现吐谷浑当了唐朝女婿后,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上,都得到了岳父的大力支持,顿时就眼热了。

因此松赞干布派出使臣出使大唐,向唐请婚。但当时吐蕃并未向大唐称臣,他担心唐太宗不答应,就派了大军在边境示威,给大唐点压力。

想不到唐太宗觉得松赞干布这是小流氓在逼婚,我女儿肚子里又没有你的孩子,你个精神小伙凭什么?所以直接就否决了。

然后两边部队在松州打起来了。这一战的结果,双方都宣称是自己获胜了,但史书记载,吐蕃主动撤军了。

然后松赞干布再次派遣使臣,这次言辞卑微了不少,还进贡了不少的黄金珠宝,口头称臣,还是想娶公主。

唐太宗觉得既然是被打了一顿后,还能上门提亲,大概是真爱。但也没舍得给公主,从宗室里挑了个姑娘,封为文成公主,许配给了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以文成公主为王后,专为公主修建了布达拉宫,派遣贵族子弟入唐学习,并请大唐册封自己。

这些都是铁一般的事实,高拱更加无法否认,但他仍然坚持反击。

“文成公主之事,自然是人人皆知的。但并非每个和亲女子都有此等尊崇待遇吧?”

萧风笑了笑:“别说远嫁他乡,就是在父母身边,夫妻之间又哪有都相亲相爱的呢?

但大唐外嫁女子,只有婚姻不幸,却无人被肆意欺辱的。哪怕是安史之乱以后,大唐衰落,却也保持着尊严的底线。

唐肃宗想要平定安史之乱,向回纥借兵。回纥同意借兵,但提出希望和真公主和亲,不想要一个被册封的假公主。

唐肃宗同意了,把自己嫁了两次,死了两任丈夫的女儿宁国公主嫁给了回纥的英武可汗。

可惜宁国公主可能确实是命太硬了,英武可汗第二年就死了,她第三次当了寡妇。

回纥有个规矩,就是夫死妻殉。因为宁国公主是正式嫁给英武可汗的,所以作为妻子,她应该殉葬。

回纥贵族们还劝宁国公主,说这是无上的荣光,别人想殉葬还没这个资格呢。

宁国公主直接就翻脸了,说这是你们回纥的规矩,我是大唐公主,我只遵守大唐的规矩,大唐不殉葬!

最后回纥贵族们也没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要求宁国公主抓破脸哭丧,表示哀痛。

宁国公主说这倒是可以,我丈夫死了,我抓破脸痛哭是人之常情。然后就抓破了脸,痛哭一场,转身就回大唐了。

你们想想看,当时大唐有求于回纥,宁国公主都如此硬气,而回纥也压根没敢留难。

见一斑而知全豹,大唐衰落之时尚且能保证公主不受屈辱,难道盛唐之时反而不行吗?”

众人都沉默了,高拱只能承认:“就算你说得有理,大唐的和亲与汉朝不同,可算是女子外嫁,又如何?

大明也从未与外族和亲,大明如今也国运兴盛,按你所说,这与隋唐宋兴盛之时一模一样,为何女子地位不如这三朝呢?”

萧风满意的看着高拱,就像看着一个绕来绕去,终于掉进了坑里的猎物。

“高大人说得对啊,大明从未靠女子和亲而图存过,大明如今也国运昌隆,既然如此,为何女子地位不如唐宋呢?”

众人一愣,这不是把高拱的话重复了一遍吗?萧风这是理屈词穷了吗?

但高拱却知道上当了,自己终究还是没绕过萧风,恨不得给自己一个耳光。

萧风大声道:“以历朝历代来看,但凡国运昌盛,天下臣服之时,女子的地位就高;

但凡国有血性,不以女子之身为筹码图存时,女子的地位就高;这并非是偶然的巧合。

因为天下之事,要靠阴阳调和,阴阳不调,则天下生乱;阴阳调和,则国运昌盛。

女子为天地之地,为乾坤之坤,为刚柔之柔,为阴阳之阴,与男子只有不同,并无高低。

若强行压低女子的地位,就如法天不法地,敬乾不敬坤,过刚而无柔,阳极而阴衰,如此天下怎能不乱,国运怎能昌盛?”

这一番话,不但说得嘉靖心中怦然而动,那些朝臣中也有很多开始发虚了。因为萧风说的话,阴阳乾坤的,确实都是道门真理。

千万别以为朝臣们不懂道门之事,那可真是太小看天下读书人了。真正有学问的读书人,都是博览群书的,他们并非不懂,只是不屑罢了。

而他们不屑的原因,一小半是觉得自己学的儒家学说高人一等,一大半还是因为朝廷科举考的是四书五经。

如果朝廷忽然有一天,把科举题目从四书五经改成《道德经》,这些读书人立刻就会成为道门学问的专家,主打的就是一个应试教育。

高拱知道萧风此时已经占据了道德和道德经的双重制高点,在这方面掰扯是肯定落下风了,他干脆化繁就简,旧事重提。

“萧大人,就算你说的都对,可现实情况在这儿摆着呢啊!你也承认了,女子虽无错处,男人自生歹心。

你还说了,女子柔弱,势单力孤,犹如幼儿怀璧,引人窥伺。不是我们不想提高女子的地位,是现实情况不允许啊!”

萧风笑着转向徐阶:“徐首辅,高大人催你了。他说你都这把年纪了,早该致仕回家了,还占着首辅之位,实在是不明智啊!”

众人都惊呆了,徐阶一脸懵逼,不知所以,高拱差点跳了起来。

“你胡说,我对徐首辅十分崇敬,哪有这种心思,你分明是挑拨离间!”

徐阶也连连摇头:“萧大人,我并未从高大人口中听到他催老夫致仕之言啊?你就是要挑拨,也该有点依据吧?”

萧风摇头叹气:“徐首辅啊,我们都是读书人,说话要雅量,要避讳,高大人当然不会指着你的鼻子说你该滚蛋了。

可他已经尽可能地在暗示了,徐首辅你也是饱学之士,怎么还能装聋作哑,假装听不见呢,这岂不有失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