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土豪劣绅(1 / 2)

群臣都为之侧目,这不是你说的?这句话分明和前面的三句浑然天成,一看就是顺着写下来的。

哦,现在你是同盟军了,前线失守了,远东失守了,诺曼底登陆了,现在你是同盟军了!

你这如意算盘打的可真精啊!前面的话都是你承认是你说的,到这一句你就不敢承认了?

徐璠悲愤地看着一双双不信任的目光,简直想要嚎啕大哭一场,他是真没说过这种话呀!前面的也不是他说的啊……

萧风兀自在一旁唏嘘感慨:“自读书以来,人人都学过孔孟之道,都知道孟子的道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真能把这句话细化并说出来的,却只有寥寥几位大德之人。

徐舍人年纪轻轻之时,就知道百姓为血肉,豪绅如毛发的道理,当真是让人敬佩。

所以我已经知道徐舍人轻徭薄赋的核心所在了,那就是减轻百姓的赋税,加重豪绅的赋税,对吧?”

徐璠拼命摇头呐喊:“不对,事情不是这个样子的,你听我解释……”

萧风问他只是走个过场而已,压根就没搭理他,自顾自的往下推演。

“百姓如血肉,血肉枯槁后再难恢复;豪绅如毛发,剃之仍可再生。这是为什么呢?

正是因为我之前和师兄说过的,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在财富的流动上,与气运是相反的。

既然百姓的财富必然要流向豪绅,那么朝廷就该向豪绅收重税,对百姓轻徭薄赋,以此对冲平衡。

这样一来,百姓之财富流向豪绅,豪绅之财富流向朝廷,朝廷轻徭薄赋恩养百姓,堪为正道。

可按现在朝廷的征税制度,豪绅掠夺百姓,朝廷反而给豪绅免税,却向本已被掠夺的百姓收税,这不是双斧伐木吗?

百姓拼死拼活的,一年到头能有多少收入?如此这般下去,只怕真如徐舍人所说,血肉枯槁,再难恢复啊!”

原本听到前面的话,说要朝廷向地主豪绅征重税时,官员们包括嘉靖在内,都不以为然,觉得是异想天开。

但听完萧风这番话后,众人却忽然发现,这个道理其实还真是挺简单的,只是之前人们不愿意往那方面去想罢了。

因为自古以来官绅一体,绅中有官,官中有绅,指望官府朝廷,去为难豪绅,就像让人割自己的肉一样。

相反的,也没人把百姓真正当成过国之血肉。历朝历代最高的评价,能把百姓说成是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就已经很不错了。

说白了,官绅都觉得自己是在船上的人,就算认为老百姓是水,那中间也还隔着船板呢。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是让官绅们好好开船,别动作太激烈,把船搞翻了。至于水,你不浪就不怕。

所以每个朝代覆灭后,后面上位的人只会鄙视一下前辈的开船技术不够好,不是老司机,你看我开得多好!

在这种心态下,水是不需要关心的,因为水一直都在,清澈也好,浑浊也罢,能开船就行了,管那么多干什么?

可萧风这番话,不,是徐璠这番话,直接把朝廷比作筋骨,把官员比作肺腑,把百姓比作血肉,把豪绅比作毛发。

百姓忽然不再是船下的水了,而是与朝廷、官员血肉相连,切肤之痛,而豪绅反而变得可有可无了,实在是颠覆三观。

张居正不顾堂上众人的嘈杂声,大声追问道:“徐舍人之言,颇为有理!

我一直在琢磨这方面的道理,却没有徐舍人说得这般通透,佩服,佩服!”

张居正未必不知道这话不是徐璠说的,但既然萧风一口咬定,那他也没必要较真儿,他佩服的是道理,与谁说出来的无关。

比如元稹这个风流才子,据说见一个爱一个,但不妨碍他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成为千古绝唱。

徐璠却不愿意莫名其妙的成为张居正佩服的对象,他深知今天萧风肯定没憋着好屁,搞不好自己要成为替罪羊,所以一味地疯狂否认。

可张居正对他说话同样也是走个过场,转身就看向了萧风,眼神热切。

“萧大人,你说的向豪绅地主征重税……”

“不是我说的,是徐舍人说的。”

“对对对,徐舍人说的向豪绅地主征重税,具体有什么方案吗?这件事并非没人想过,只是实际上很难操作啊!”

“不是我说的,张大人,不是我说的呀!分明是萧风说的!”

“太岳,向地主豪绅征重税,重点在于两个字:阶梯!”

“萧风,你先告诉张大人,不是我说的呀!”

“阶梯?请萧大人详细说说,阶梯二字作何解释?”

“张大人,你相信我,真的不是我说的呀,真的不是啊!”

“太岳,阶梯二字的精髓在于,对于地主豪绅与百姓一样多的财产部分,享受和百姓一样的低税点。

但他们比普通百姓多出来的土地和商业收入,则要多上一点税。

十倍于普通百姓财产部分,可收三倍之税,百倍于普通百姓的财产部分,可收十倍之税。”

“住口,住口啊!你这样的主意简直是丧心病狂,这绝不可能是我想出来的主意!”

“徐舍人大义,张某替天下百姓感谢你。可萧大人,这般重税,万一激起民变怎么办?”

“不是我说的……说得对呀?萧风,万一激起民变,你付得起这个责任吗?”

“为什么是我付责任,这些都是从徐舍人你的大作中学习而来的,过两日你的语录就会被刻印出版了。

太岳,民变之威,在于民,不在于绅。民是活不下去,才会穷极思变的。

绅即使被征重税,也不过是在他十倍百倍于普通百姓的财产上征收的,对他们来说,并不会伤筋动骨。

他们想要聚敛更多的财富,就要接受更高的税额,可交完税后,他们剩下的仍然很多啊。

他们又不会吃不上饭,能变成什么样?就算他们要变,那些得了好处的百姓能让他们变得起来吗?”

三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的,看似是三个人说话,但徐璠却觉得自己就像两个大人聊天时,在旁边努力插嘴的孩子一样,根本没人搭理。

可这事儿对自己真的很重要啊!如果就这么被默认了,这主意是自己出的,以后自己会被地主乡绅们打死的呀!

就在徐璠绝望之际,徐阶终于咳嗽一声,站了出来。

“萧大人,张大人,你二人心中所想,固然是为国为民之事。只是却忘了我大明的立国之本啊。”

徐阶说话了,张居正身为学生自然不好直接反对,只得先闭嘴了。

其实萧风名义上也可以算是徐阶的半个学生,毕竟他是徐阶点中的秀才。只是后来萧风当了真人,两人也就从没套过这个近乎。

萧风微笑道:“徐首辅说说看,我大明的立国之本是什么?”

徐阶肃然道:“乡绅如纲,百姓如目,朝廷提纲挈领,才能纲举目张。你毁掉了纲,如何控制目呢?”

萧风不解道:“乡绅如果真的这么重要,自然就该懂得国富民强的道理。

征他们几个税钱,他们就毁了,这么不坚强的纲能有什么用?”

徐阶摇头道:“国家养士,乡绅中士子众多,即是大明的官员来源,又能潜移默化地教化地方百姓。

你向乡绅阶层征重税,谁还愿意当乡绅?没人愿意当了,乡绅自然就被毁掉了,和坚强不坚强有何关系?”

萧风忍不住笑道:“原来徐首辅是担心征税重了,没人愿意当乡绅啊!这个徐首辅尽管放心,绝不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