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为了掩人耳目(2 / 2)

捡漏大师 长岭居士 1191 字 8个月前

条约在1972年5月18日起正式生效。

为了防止产生国际冲突,保证无核化地区不存在核武器,已经签定了三个国际条约:《南极条约》、《外层空间条约》和《拉丁美洲无核化条约》。这个条约是对其他三个条约的扩展和补充。

20世纪60年代,学技术的发展和对海底扩大未开发资源的日益增长的兴趣容易导致国际争端,尤其是对利用洋底作为军事设施使用的场所,包括放置核武器,引起人们的担心。而当时又缺乏清晰的法律和规定。

条约的内容,承认人类在为和平目的探索和使用海床洋底的进展方面具有共同利益,

考虑到防止在海床洋底进行核武器竞赛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增强国家间的友好关系,

深信本条约是朝向在海床洋底及其底土排除军备竞赛的一个步骤。

日本内国政府这是在违反《禁止在海底试验核武器条约》这个条约,目的显而易见,称霸世界的野心一直不死,为完成称霸世界的野心,一直在秘密准备着,等待时机成熟的那一天。

大多数国家都认为日本是准核国家,因为日本拥有大量核电站并且拥有大量的铀,而日本已经完全掌握了核武器技术,至于制造核武器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众所周知日本是二战期间唯一遭受到核武器攻击的国家,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日本在战争期间也积极地进行了原子弹的研发。

明治维新之后,为了在物理科学领域追赶国际一流强国,日本派出了大量留学生赶赴欧美各国学习。

日本此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养出不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物理学家,比较著名的有长冈半太郎、菊池正士、荒胜文策和仁科芳雄等人。

1945年11月24日,根据美国陆军部和驻日盟军总司令部的命令,美军将收缴的理化学研究所、京都大学等机构的回旋加速器全部销毁,然后将残骸扔进了东京湾。

伴随着泛起的水花,日本战时核武器研究项目的痕迹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殆尽,但是其引发的余波却长久地在日本政界、军界以及科技界的心头荡漾、挥之不去。

在冷战期间,有不少日本政客试图用各种手段让日本拥有核武器,他们对核武器的觊觎,最终也和曾经的日本军部一样,最终被历史证明不过是一场春秋大梦。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日本会把核实验基地建在海外,放在印度尼西亚一个荒无人烟的岛屿上。

陈勇猜测,日本把核实基地放在这里有很多因素,一是为了避开在美国军方的监视。

二是避开联合国条款条约。

三是为了掩人耳目。

四是为了逃避责任,受到各方的谴责。

就算这个基地被人发现,可以毫不犹豫的毁掉一切,推卸责任,这就是日本把核实验基地建在这里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