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捷报(2 / 2)

“我希望明年流求的蔗糖产量能达到十万担,”

十万张鹿皮,十万担樟脑,十万担米,十万担蔗糖,

听着一个个天文数字,掌柜的们都惊呆了,这不可能办的到的啊,就算今年还有一年缓冲,可一年时间能征服多少岛夷,拿下多少地?最关键的还是今年能够从内地迁来多少人落户,又能招来多少人垦荒。

只是心里却又对武相公很相信,

武相公说能,那就是能。

安平码头现在并不大,一会就转完了,武怀玉去找汪刺史,

新年新气象,

两人对那边的战斗都不感兴趣,没当回事。

“打完这仗,就可以上岸垦荒屯田了,我们要一边鼓励世家大族雇工来搞商屯,也要鼓励内陆无地百姓移民过来,只要来的,一户给地二百亩,丁男百亩,中男都给五十亩,”

只要有人,就有发展。

“不过流州衙门这边也需要引导,流州开垦的田地,在保证口粮的情况下,还是应当多种些甘蔗棉花等经济作物,”

流求毕竟是个岛,

垦的田全都种粮,那就会过剩,而粮食做为大宗商品,运输成本是极高的,况且近几年粮价一直很平稳价格也低,运出去也赚不到什么钱。

反倒是蔗糖和棉花,当今最热销的好东西,经济价格高。

甚至种甘蔗棉花还能带动岛上的一些制糖作坊、棉花加工等一些初级产业,再则流求是海岛,现在又坚挨着贸易航线,蔗糖棉布现在也是热销外贸商品,很方便出口,还赚钱。

一户百姓如果来落户流求,分到二百亩地,那么口粮可能仅需要二十亩地,再留一个地税粮或额外统购粮,比如十亩二十亩的,则仍还有很多田可以用来做甘蔗或棉花、茶叶等,

这样移民们保证口粮自给,又能为流州的官、军、商、工提供商品粮和上缴的税赋,

剩下的地种经济作物,自己收入增加了,流求这里出口也增加,税收也增加,港口也能带动起来,还能带动加工产业,

“武相安排的好,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两人商议着开垦规划,种粮保障自给自足和上缴税赋,种甘蔗棉花则促进农民增收,带动流求产业发展。

流州衙门不但不会阻拦百姓种植甘蔗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反而还会加以引导,提供一些技术支持等。

当然,对于世家豪强过来也是鼓励的,支持他们买地屯垦。

这条政策,最惠的自然还是武家。

武家是流州还没设立时就拿到流求开拓令的,现在有了流州,武家做为开拓者,依然能得到许多政策的支持帮扶。

反正汪达直接说了,这地武家看上哪块就圈哪块,衙门立马丈量立桩登记,象征性的给点钱就给发地契。

所有地,武家有优先挑选权。

武怀玉以武家各个商号的名义购地屯垦,这种商屯也能享受一样的特惠。

汪达现在巴不得武怀玉能够多圈点地,因为按约定,拿了地是得屯垦耕种不得荒芜的,否则轻则罚款,重则收回。

流州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地,最缺的就是人了。

“今年内,武家会想办法在流求开二十个商屯,”

一听这话,汪达就精神了。

大唐在边疆也一直搞军屯,从河西到辽西,从朔方到陇右,从南中到岭南,一个标准的军屯是五十顷,每屯百户,每兵受田五十亩,配给耕牛、农具,实行“安边御虏,足食力先。

也有少屯,每屯二十顷。

武怀玉说的明显是大屯,一屯五千亩,二十亩那就是十万亩。一张口就要一年开垦十万亩地,边军军屯是一屯用屯兵一百,二十屯得两千人。

不过武怀玉不管是弄两千奴隶过来,还是招募两千长工伙计过来,似乎对他来说确实不是问题,至于说弄几千头牛,以及种子耕具啥的,更不是问题了。

“武相,才二十屯么,干脆弄一百屯,”汪达得寸进尺。

怀玉呵呵一笑,“不急,慢慢来,这首批二十屯,会是各个商号来开垦,”

“报!”

一条快艇驶入安平码头,船上跳下一名牙兵,飞奔到武怀玉前,

“禀报经略,大捷,

我军已大败岛夷部落联军,敌人已溃不成军,四处逃窜,我军正大举掩杀,”

怀玉听到这消息丝毫不惊讶,抬头看看天色,太阳将要下山,

晚霞满天,无比美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