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四章 关岛海战(上)(2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1974 字 2个月前

炮弹和柱状的发射药是分开的,通过链条传送带从底下的弹药舱输送上来。

弹药舱是单独的,由加厚钢板组成,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殉爆的风险。

像“龙威号”这样的战舰,只要不是弹药发生殉爆。此时的风帆战舰想要从外面将它击沉,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炮长是主炮的眼睛和大脑,一般都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

炮打得准不准直接关系到战舰的威力。

武洪亮是海军学堂炮兵科毕业的全日制毕业生。

在学堂一共学习了将近三年时间。

因此他的身上还带着一点书卷气。

老兵总是说他这个见习军官脸皮子太薄了,没事儿要多吹吹海风,晒晒太阳,时间长了,蜕掉几层皮,这样才能够有个海军的样子。

武洪亮也从来不摆军官的架子。一个炮组十几个人,有一半是原本的广东水师老卒,还有一半是从其他舰队抽调过来的,每一个人在船上呆的时间都比他长。

但是华族内部不缺少在船上呆得久的老兵,倒是缺少像武洪亮这样经过系统学习的军官。

武洪亮的专业技能非常强,学堂那边原本准备留他任教的。

但是武洪亮却说自己缺少在舰上的经验,以后怎么教学生。

他不排斥任教,但是他更加渴望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利用到实践当中。

华族海军的起步是很晚,但是华族海军直接进入了铁甲舰时代。

这是弯道超车,至少现在所有的国家,蒸汽铁甲战舰的战术,没有谁比华族玩的更加成熟。

“观察手,报一下风向、风速。”武洪亮对着外面喊道。

当即有一个声音传了进来:“风向东偏南35度,风速四级,浪高一点三米……”

武洪亮指挥的是两门前主炮,通过一根带着喇叭口的铜管,他可以将指令下达给另外一个炮塔。

于此同时,他还要听从舰长的指挥。

很快舰长下令让前主炮开始校射。

武洪亮让炮手填装了一枚爆破弹,开始调整炮口的方向。

之所以用爆破弹,是因为其爆炸的水花较大,可以在这么远的距离清楚地看到落点。

“轰”一声沉闷的炮击声传出。

这个时候距离荷兰人的战舰还有两干多米的距离。

在外面上,这么点距离借助望远镜,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对方的战舰。

指挥舱中,张明举着望远镜观察着炮弹的落点。

很显然这一炮距离对方战舰还有一定距离。

他准备拉近一些距离之后再进行转向。

武洪亮也看到了弹着点。

刚才那一炮是测量射程的。

华族的220毫米主炮射程最远可以达到两干米。

这个时候的主炮射程主要受到炮管强度的限制。

因为炮管的强度不够,因此主炮的装药量不能太大,否则就有炸膛的风险。

欧洲的主要战舰作战半径还在一干米以内。

华族将作战半径拉到两干米,已经是一种突破。

在二十世纪末期,主炮的射程才拉到一万米以上,同时更大口径、倍径的火炮也应运而生。

武洪亮觉得,他的这门炮其实还可以增加装药量。当然了,那其实也没有必要。

“重新装填,一发爆破弹。”武洪亮下令,他继续调整炮口,锁定了一艘跑在最前面的西班牙战舰。

这是一艘二级战列舰,排水量将近四干吨。

加上巨大的风帆,这艘战舰要比“龙威号”高大多了。

瞄准这样一艘大家伙似乎非常容易。

门德斯为自己占据了上风向而沾沾自喜。

风向在海战中的作用非常大。

在许多欧洲著名的海战中,最后都是因为风向决定了战斗的胜负。

战列舰的风帆被吹的鼓鼓的,缆绳随着风帆左右摇摆,发出吱吱的声音。

门德斯这边有十几艘战舰,他们一开始组成了偃月阵,再过一会儿,就能够向两翼分开。

将这三艘不知死活的华族战舰包夹在中间。

这样的话,华族战舰将会遭受到左右两边的夹击,哪怕对方是铁做得,西班牙海军的炮弹也能将其揍扁了。

“所有的炮位准备好,让我们将这帮子东方猴子给送到海底去。”

门德斯很想说将他们变成水猴,不过出于军官的严肃,他还是忍住了。

刚才对面的战舰开了几炮,将门德斯给吓了一跳。再看对方炮弹的落点,门德斯笑了。

对方这是胆怯了吗?

就在这个时候,对面的三艘战舰上方,烟囱里冒出的烟雾似乎更加浓郁了。

不会吧,他们还能继续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