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千二士子,百万军民!(2 / 2)

“锻炼牧民本事,从而发现合格的官员种子。”

唐州士子宋元松以传统士大夫视角解读。

陈英朗点点头,却道:“你们说的不错,却没说到最重要的一点。”

“哦?愿闻其详。”

“最重要的是构建基层组织能力。”

担心三人听不懂,陈英朗又细细解释道:“淮北数百万百姓,但以前真正被当做人的又有多少?咱们淮北之所以与天下他处不同,便是以‘田改、商贸、场坊’让以前被视作牛马的百姓能够分享发展红利。有此基础,大伙自然愿意为了守护家园献出血汗。

河北路同样军民百万,若能将各处村庄也经营成淮北这般,百万百姓百万兵,莫说金军三万,便是三十万,又有何惧?”

至今,陈英朗依旧对当年的桐山之战记忆犹新,忆起那盘根错节的地道、千里沃野上如蚁群一般追击逃兵的民壮,尤觉热血沸腾。

所以他坚定的认为,若河北路沿界河能组织起一道纵深百里的地道战场,不管来多少金兵,都叫他有来无回!

他去河北就是为了帮校长组织此事。

午时初。

陈英朗已离开一会儿了。

但朱春、郭林、宋元松三人却像饮醉了酒一般,皆神情恍惚。

陈英朗一直是淮北士子界的风云人物,家世好,人长的帅,又担着蔡州学联、士子无国家两大组织的副会长,在淮北士子中号召力极强。

朱、郭二人身为楚王学生,自然也是心高气傲之人,暗中都想和陈英朗比一比。

最初建设赛鱼翅场坊的动机,便有部分这个原因。

可.方才一番谈话,让两人道心崩了.

费劲气力的搞出一家场坊,不想,人陈学长却已投入了更大的世势洪流之中。

和他们这小气吧啦的格局相比,不知高出多少个档次。

此时,再想起方才欲要在陈学长面前炫耀功绩的行为,简直是小丑就像一个无知孩童,拿了把木剑,跑到淮北第一猛将姚旅帅面前显摆自己的功夫一般。

太羞耻了!

远处,朱达、郭滔儿两人迟迟不见儿子们入席,特意出来寻找。

当他们看见失魂落魄的三人后,朱达忙道:“你们杵在这儿作甚!快走,随我向柳川先生、尤知府敬几杯酒”

朱达能将儿子早早送入陈初门下,自然是打定了主意让后人在淮北系扎根。

陈景安是淮北系大佬,尤知府又是蔡家姻亲,朱达自是希望自家千里驹能早早和各方建立良好关系,好为以后仕途铺路。

却不料,朱春竟站在原地没动,突兀的讲了一句,“爹,我想去河北路.做大事!”

“.”

朱达一时惊愕.奶奶滴,河北路眼下甚情况你不知么!

若楚王相招,朱达自己会义无反顾的前去河北路,但儿子去不行!

老子拼命半辈子,不就是为了让儿孙们不用再上战场么,好不容易给你铺就了平安青云路,你他娘却要去前线搏命?

失心疯了吧!

就连郭滔儿也是差不多的想法,第二旅在得知河北情况后,已做了随时出发的准备,但他同样不会带上儿子。

由此,郭滔儿不由多看了朱春两眼.这孩子,莫不是傻的?安安稳稳的大后方不待,竟要主动去前线!

郭滔儿又看了一眼默不作声的郭林,不由欣慰.还是我儿知轻重,没跟着瞎凑热闹。

不想,下一刻郭林便开口了,“爹,我也要去河北!”

态度竟比朱春还坚定。

“你敢!老子打折你的腿!”郭滔儿大怒。

郭林却一昂头,“那爹爹打吧!我便是爬也要爬到河北路!”

十月初一,陈英朗自调河北一事得到批复。

当日,陈景安之妻程氏在家恸哭一场,阿瑜被二伯请去劝了一回。

从二伯家出来后,阿瑜思索一番,转去了五日谈报馆

陈家子主动去前线,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既能替颍川陈家扬名,又能为堂兄履历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

除此外,阿瑜觉着叔叔当下也确实需要这些有着基层工作的人才,但,仅仅一个陈英朗却还不够。

十月初二,蔡州五日谈头版刊文《纵有狂风平地起,我亦乘风破万里》。

文章开篇强调了河北之于淮北的意义,阐述齐国一体,若河北沦陷,中原、淮北绝难平安。

随后,便是关于陈英朗的报道了

陈英朗在淮北士子界中几乎无人不知,他主动舍弃安稳生活,投身战地的行为,当即在士林界引起了轰动。

五日谈对他的评价极高,称陈英朗去往苦寒北地卧冰含雪,是为了让爹娘亲人不闻金兵抵境的恐惧、为了使淮北今年除夕仍可阖家团圆、围炉茶话,为了守护淮北万家灯火。

陈英朗本就是不少年轻士子的偶像,再加上蔡州五日谈极具煽动性的报道。

淮北士子,顿时炸了窝。

青年热血,护国佑民,谁愿落于人后!

一时间,自调河北的基层村官、淮北系的各所官学士子,甚至驻留在蔡州的部分周国士子,纷纷上书衙门,请求随军北去,抵御金军!

短短七八日,蔡州府衙便收到两千多人的请愿书。

经过遴别挑选,确定了一千两百人的士子、三千名民壮的随军名单。

被选中之人,兴奋却又忐忑,但落选之人,却如丧考妣,犹如科举失利一般。

十月八日,华夏博物院院长李大家宣布,带领博物院工作人员前往相州考察‘商墟、甲骨商书’。

这‘甲骨商书’,还是陈初数月前从东京去往河北路时途经相州所得,随后便送回了蔡州供李大家等金石专家研究。

此事虽事关华夏起源,但眼下出发却不是一个出发的好时机.相州虽不在河北前线,但距离并不算太远。

李大家执意如此,似乎也向士林界传达了一种态度相信淮北军能抵挡金兵,不会让后者攻破河北路的态度!

十月初十。

一千二百士子、三千民夫、博物院专家团,跟随秦大川所部新编十二团,押运着大批粮草、冬衣北上。

沿途相送百姓绵延三十里不绝

其实,河北路不缺民夫,之所以有三千民夫随军,无非是淮北百姓想让楚王、自家子弟兵知晓谁敢和淮北军开战,便是和咱数百万淮北乡亲为敌!

鞑子们,来吧,莫以为我淮北无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