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天下之中(2 / 2)

外界谣言,不攻自破。

但此次上朝后,嘉柔再次以身体不适为由,于后宫中深居简出。

反正她是齐国的吉祥物,只需知道她在就行,上不上朝有甚打紧。

借此机会,阿瑜将嘉柔寝宫内的宫女旧侍统统换了一遍,以免后者愈发明显的身子露馅。

同时,陈初也趁着回朝这段时间,对淮北官场做出了部分调整.河南路治所由归德府转迁至蔡州,河南路经略安抚使的位子不出意外落在了陈景彦的头上。

原河南路经略安抚使张纯孝,自从去年升任兵部尚书后,这安抚使一职便空缺至今。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这是楚王特意留给自己人的。

去年淮北系提拔过多,若河南路官场同时调动,未免显得太过任人唯亲。

今年,多熬了一年资历的陈景彦终于名正言顺接任此职。

淮北、乃至河南路,是楚王大本营,人家用自己信得过的人,百官心理已有预期,是以该项任命异常顺利。

随着陈景彦高升,他腾出来的位置,自然又迎来一波淮北系的接替升迁。

四月间,蔡州文学院一年一度的‘年度风云’奖项开启评选。

报业从业人员的奖项颁给了《大齐七曜刊》的邹正道,此人原为七曜刊的副编,去年宣德门之乱时,原主编汪敬饶态度暧昧,事后赋闲。

邹正道接替主编一职后,立场坚定,和蔡州五日谈一北一南引导了齐国舆论场,表现亮眼。

数千贯的奖金、蔡州独栋别院、蔡州文学院终身名誉教授,都是此奖的附加奖励。

除了他,今年蔡州文学院还设置了一个‘四为奖’,此奖注语便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注语一出,便在天下士人间引起了轰动。

顺带吸引了一波关注,便是觉着事不关己的周国士人也开始默默留意此奖.只待公布后,便要拿仔细在获奖人身上寻找缺点,然后将他喷死!

非是文人相轻,只是这‘蔡州四句’口气实在太大.你们伪齐一帮屈膝文人,也敢号称‘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

呸!一群不要脸的.

四月中旬,负责‘四为奖’推荐的文学院评审们争吵了几日,也没能争出一个结果来。

主要是这‘蔡州四句’太过响亮,众人都有预感,首届四为奖获奖人大概率会伴随这蔡州四句名扬天下,甚至流传千古。

如今,文学院已吸收了齐国各地大儒六七人,他们都不好意思直接说自己想要此奖,却不会让对方轻易获得。

与获奖可能带来的巨大名望相比,那奖金、别院、终身津贴就不算什么了。

眼看争执不下,评审机构总领陈景安终于出面.但他的推荐人选,让各位评审面面相觑。

周国名儒,陆延重

此人名头不小,却并非因为著书立传出名,而是因为他是个大喷子。

早年此人曾为周国谏议大夫,但因为怼天怼地的性子,不但为皇帝不喜,且惹同僚厌恶。

数年前因妄议囚禁于金国的太上皇而被罢官赋闲,可即便丢了官,依然未曾收敛。

在老家开书院,广收门徒,串联在野文人,落了好大一个名声。

便是周国当权秦会之也对此人头疼不已.

但他不止针砭朝政,批评秦会之,骂起齐国时同样不留情啊!

借着这一点,评审韩昉反对道:“陈先生,我大齐奖项,颁于南朝之人,这合适么?”

“韩公所言不差!”评审董习附和道。

“再者,此人对我朝、乃至楚王,屡屡出言不逊,颁奖与他,岂不是资敌?”韩昉又道。

“韩公所言是极!”董习再附和。

陈景彦却道:“如此,才显得我蔡州文学院这奖项权威、公正。”

掌握舆论评判标准,不是一锤子买卖。

若在没有建立公信力的情况下,就将该奖颁与自家豢养的鹰犬、吹鼓手,以后这奖也就废了。

非得找这种极具争议性、话题性的人物,才显得公正,并且能引起最大的讨论热度和关注。

用陈初亲口对陈景彦说过话讲便是,圈地自萌没意义,争议出圈才可取。

出圈之后,才能扩大影响;扩大影响,才能引导舆论;引导舆论,才好夹带私货.

陈景安向评审解释一番,同时隐晦保证,以后会让在座诸位、曾为淮北、为楚王鼓吹的贤达们轮流品尝一番这四为奖的滋味。

总之,不管评审们接受也好,心中泛酸也罢,这获奖人就此定了下来评选过程极其公正公平!

会议最后,陈景彦总结道:“诸位,此事并非一桩奖项那么简单。蔡州不止要做南北贸易集散之地的经济中心,也要做英才汇聚的文化中心。如此,方可与南朝一争天下正统!”

四月二十五,大齐七曜刊、蔡州五日谈等齐国大报,在同日以头版头条共刊蔡州四句,公布获奖人姓名周国,陆讳延重公。

并邀请陆公北上领奖视察,淮北士林联名共保来人安全。

消息一出,齐周两国士林哗然。

齐国士人觉着,泱泱中原竟选不出一人能配的上那震古烁今的蔡州四句么?

他们不服气.纷纷朝蔡州赶来,想要亲眼看看这天下第一人能否名副其实!

而周国那边的士人,原本准备好的一肚子骂词,憋在了腹中。

获奖的是周国人,咱们骂还是不骂啊?

同时,不管嘴上承认不承认,心里却暗暗佩服起淮北格局陆公近年来骂齐国、批楚王的言论可不算少。

淮北,大气!

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不少淮南士子,也悄悄渡江赶来了蔡州,欲要共攘盛事。

南北士人齐聚,自然会产生大量交流,继而因立场不同,产生辩论。

四月底,由陈英朗等人创建的‘士子无国界组织’悄然成立,为双方士子提供辩论场地等便利。

因齐国得国不正,天生带了短板,每每辩论时,周国士子只要以此说事,齐国士子便哑口无言。

后来,陈英朗从堂兄陈英俊处讨来一个主意,瞬时扭转了不利局面.好,我们说不过伱们,那咱们就以眼见为实!

此后,陈英朗便将辩论场所选到乡村之中不是说为生民立命么!来,带你们看看我蔡州普通农人的生活水平!

呵呵,见过顿顿吃白米饭、白面馍馍的农户没?见过农户家住两层小楼没?见过农夫农闲时聚在村中大树下吹拉弹唱、自娱自乐没?

这番基层考察,让南来士子震惊的说不出话。

原本世人都以为周国百姓比齐国百姓生活好的多,可眼前所见,便是周国小地主也比不过啊!

一定是那里出错了!

我大周为天下汉人正统,怎会比不上这伪齐?

可眼前事实又让他们不知该如何反驳,思来想去,周国士子觉得,一定是自己的学识不够!

于是,为了辩倒伪齐士子,他们开始书信南寄、呼朋唤友,将最有见识、有学问的同窗,甚至老师请来淮北助战!

呦呵!齐国士子眼瞧对方辩不过开始请救兵,岂肯坐以待毙,好像谁没同窗、老师似得!

你们请得,我们也请得!

于是,原定于五月底的四为奖颁奖尚未开始,周齐两地士子已汇聚蔡州。

好不热闹。

玉侬、蔡婳见此,怎会凭白放过这热度,当即决定,将原定秋季召开的新款手包发布会、工业品博览会、食品展销会统统提前至五月初召开。

各地商行听风而动。

官、商、士、农云集蔡州,操着各地口音的御夫赶着驼队、马队、车队在城内城外进进出出。

煌煌之相,竟有三分盛唐时‘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气势。

一时间,蔡州犹如天下之中。

天下之中,是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