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大不了咱就下面动一刀(1 / 2)

为了表示对造车厂的重视,阮棠亲自护送夏助理去了省一的急诊科。

鉴于夏助理受的都是皮外伤,生命体征平稳,但是气晕却不是小事情,经过商议之后被送到了神经内科,外科和精神科协助会诊。

夏助理的媳妇决定离婚,拒绝来照顾。

主治医生只能通知赵家人。

赵母请了几天的假,来照顾这个大外甥。

因为夏助理拒不承认自己不举,这让精神科的医生于晶晶很是头疼,特意求助阮棠,想让阮棠试试劝一劝。

阮棠应了,与于晶晶一起去神经内科。

到了病房门口,阮棠看到夏助理正沉着脸说着什么,赵母在一旁摆弄着收音机。

于晶晶推开门,赵母的手一抖动了调频的旋钮,收音机立刻发出了刺耳的滋滋滋的声音。

赵母忙将收音机给关了,诚惶诚恐地起身给阮棠问好:“阮院长,你咋来了?”

于晶晶痛心地道:“是我让院长来劝劝夏同志,消极治疗对身体不好。”

挂了半天的盐水,夏助理看起来精神挺不错,就是身上的皮外伤有些骇人。

再听到他自己不举,已经能平静地接受。

看来,赵母劝得挺好,让大外甥给儿子背锅。

得到了于晶晶眼神示意,阮棠真诚地劝道:“夏助理啊,我还是那句话,千万别讳疾忌医,有病咱就治!要是精神疗法没用,大不了咱就动一刀。”

“医者不自医,赵主任没办法给亲人动刀。看在赵主任的份上,我不会记恨你故意刁难我,我一定会给你来个漂亮一刀。”

夏助理只觉得要裆一凉,瞬间又炸了。“我没病,不用动刀!”

然后,阮棠被赵母给客气地请出来。

到了没人的地方,阮棠的笑脸就落了下来。

她刚刚看到了赵母的收音机是个旧的,不是赵家厚新买的。

这不是重点,赵母的收音机也是拼装的。

旋钮上的漆被手上的油脂摸得退了色,可见平时没少调频。

省城的信号很好,并不需要经常调频。一般人都是稳定在喜欢听的几个频道。

所以,怎么样的使用频率,才会让旋钮上的漆褪色?

按捺下疑惑,阮棠从病房里出来后就去了省城五大厂之一的制氧厂。

制氧厂不是制造氧气,是制造造氧气的机器,是生产钢铁,造车的必需品。

阮棠拿了同一套说辞去拉资助,只是话里隐晦地说:“我们省一医护人手紧张,五大厂只能择两三家来选择合作对象。如果造车厂需要的医护多,那其她厂的合作只能搁置了。”

制氧厂曾经是五大厂的老大,这些年被造车厂压了一头,早心里不服。这会儿听说,厂医合作还要紧着造车厂,当即就不愿意了。

“阮院长,我们制氧厂可不比造车厂规模小,你怎好厚此薄彼?”

阮棠被说得羞愧地低下了头,“下回,再有这种事情,我肯定头一个来制氧厂。”

“也别下次了,造车厂不是还没跟你签合同吗?这种给员工送福利的大好事,我直接就能拍板!合同呢?我们现在就签。”

阮棠为难不已,“毕竟我先找的造车厂,不通知造车厂一声,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谁让他们婆婆妈妈拿娇。”

阮棠心里狂点头,这个造车厂的厂长可太合她脾气了。

就是,谁让造车厂领导婆婆妈妈的。

他们省一可从来不是让人挑挑拣拣的,只有他们挑别人的份儿!

要不是季南烽有任务在造车厂,她肯定选其他厂。

与阮棠签了合同后,制氧厂的厂长亲自广播说了这个好消息。

工人们听说在厂里就能看病,一个个欢呼不已。

这好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从制氧厂传到了造车厂,传到了其他厂。

造车厂的厂长亲自打电话到制氧厂询问此事,制氧厂厂长得意地跟他炫耀,他们选了两医生两护士,省一人手紧张,最多只能选择一个大厂。

造车厂的厂长一听,急了,原本他还想晾一晾阮棠,想要压一压价,没想到制氧厂这个棒槌厂长直接签合同了,还当场就广播告知全厂工人。

造车厂也顾不上架子,他们厂自诩五大厂老大,回头省一跟其他厂签了合同,那他们的老脸往哪儿搁?

造车厂厂长将阮棠堵在了丝绸厂门口,就在丝绸厂门口签了合同,跟制氧厂一样要了两医生两护士。

钱到手,阮棠就开始返聘退休医护。

季奶奶带着阮棠,去寻了她的老姐妹们,将这事放出了风声,四天后面试。

因为阮棠透露出工资按照职级走,这在省城所有的医院家属院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风浪。

为了表示对制氧厂的重视,阮棠让郑锡给自己安排在第一次轮值。

制氧厂的领导班子很能来事,第一天就让阮棠做了一个安全讲座。

阮棠也很直接,直接从外科这方面,讲解了遇到意外后第一时间该怎么办,受到了工人们热烈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