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两百万两(2 / 2)

刘永铭连忙又道:“这不对吧?银票本质上即是存根,每一张都有所属号的,且那些所属号设得极为私密,除了本票号财会之外,别人无从所知。一查属号便知真假呀!”

“就是因为查了属号,所以才知道是假的,里头好多的银票早就存取过,被消了属号了。可票面上却是看不出来,若要叫真,谁知道之前被兑的那一张是真是假?唯一的问题是在那两百万两银票里找出了十来张重了属号的,这才没让兑那十几张。但也无所谓了,与两百万两相比,那一两万两算不得什么。”

不能因为之前银票被人兑过而说前面一张是真的而后面一张是假的。

辨识银票真伪是有一整套系统的,如果后一张找不出毛病来,来兑银票的人完全可以说前一张是假的,而自己手上的才是真的。

为此银票自有一套防伪手段。

第一个就是印花。

银票上的印花,即是它四周边上的那些花纹图案。

即使是现代货币辨伪主要也是以纸币上面的纹路是否为原模板纹路印出来的为基准。

并且还不许扫描机、复印机、打印机等等设备检测相关纹路。

甚至如果有人会临摹纸币上面的纹路,他也会成为叔叔们重点观察与照顾的对象。

第二个防伪手段就是属号。

属号可不是一串数字,而是写在银票左右两侧或是上下方的一些莫名其妙的字。

有时甚至会隐写一个字在印花里头。

第三种防伪手段即是用印。

一张银票从拟票到出票是会环环审核的,出一张银票至少也有五个人用五种不同的印。

像经纬票号这样的大票号,出票更为复杂,足足有十二层关卡。

也就是说,经纬票号上是有十二处用印。

不管是印花还是红印,想要伪造一张银票,那么就一定需要一个极为精通书画、篆刻的人!

刘永铭连忙问道:“银票上还有印呢!这如何能造得出来呀?还一造就是两百万两?那可不是一张两百两万的银票呀,都是几十、几百,最多不过几千两的银票。”

丁太后却是反问道:“你即是与傅远山相熟,他没与你说过?”

刘永铭一听,深吸了口气问道:“是奇川先生给篆刻的?”

“青峰好棋,金巍攻画。云岗唱诗,乔岳通易。玉峦知香,凌峰懂茶。亭丘知史,诣岭通经。乌山善琴,奇川攻篆。十大绝儒能若无绝活,如何会被冠以绝字?”

刘永铭不解地说道:“奇川先生如何会做出这等事来?他为人还是很可以的呀!”

“刚刚说了,那两百万两银子,是你皇叔秦王向经纬票号逼兑的!”

“哦?”刘永铭有些转不过弯来,他问道:“孙儿还是想问那个问题,当时皇叔有多大?”

丁太后说:“那两百万两银票其实一直都存在内务府里。因为是假的,太祖皇帝就一直没兑。后来国库用度越来越大,太祖皇帝不好意思再让国库往内务府里拨银子,便打起了那些银票的主意来。”

刘永铭一下子明白了过来。

他说道:“经纬票号的杜春琦因秦王皇叔前来兑假银票而与之结了怨,然后杜春琦气不过,给了当时还是太子的父皇一些资助,助其对抗皇叔。所以现在杜春琦给东宫二哥银子并非是什么个例,而是从父皇那时候就开始有的常例了!”

“说反了。不是因此事杜春琦才拿银子给东宫的。而是因为太祖皇帝在登基之时,那杜春琦为了巴结太祖皇帝先把银子给了还在东宫的你父皇,然后才被秦王府给记恨上。当时你父皇还小,根本就不能理事,说是给东宫的银子,其实就是给太祖皇帝的。但自此之后,杜春琦给东宫的银贡就没有断过。即使你父皇登了基,他一样是给东宫的太子。”

“那傅家与杜家……”

丁太后接着说道:“傅远山当时在民间已有所威望。因不是世家,又学识渊博,且太祖皇帝又要笼络仕人,所以便召傅远山来给你父皇教书。但傅远山这人十分傲气,不肯前来侍奉。你太祖皇帝便使了一些手段,将其逼了出来。傅远山后来是来了,但却没给你父皇去教书,而是教起了你皇叔秦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