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太史注录(2 / 2)

丁太后见得刘永铭非要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她只得说道:“赵子季打造了一把剑,一把绝世的宝剑,那把剑如精钢一般!”

“还有一把剑?孙儿未曾在宫库里发现过呀?”

“它没在宫里呀!”

“那它在哪?”

丁太后说道:“那把剑后来被赵子季带去了榆林府。”

“不是献给太祖皇帝的吗?”

“太祖皇帝没拿,因为造那把剑太费料了!造那一把剑所需的物料足可打造两百多把上好的兵器供士卒使用!”

刘永铭想了想,说:“太祖皇帝说得对,自己的宝剑再厉害,也只是自己的。真正的将领不是靠的自己去搏杀,而是指挥士卒,一同冲阵杀敌。与其将自己准备得最好,还不如多装备一些士卒来护卫自己,然后一同杀敌。那后来呢?”

“见得太祖皇帝有些微词,赵子季就有些不高兴了。他说天下若是有比他造出的剑还要厉害的刃具,那他就愿意给太祖皇帝造一种更厉害的武器。他说那武器即使由一个小孩使用,也能以一敌千。他当时十分狂妄,但太祖皇帝觉得他是个有本事之人,相信他定是能造出那种东西出来的!”

刘永铭问道:“赵子季说的是气话吧?”

“是气话,因为太祖皇帝没把他的谏言听进去。”

“谏言?赵子季都进谏了些什么?”

“不知道,我听不懂。说什么工匠才是命脉,要造工厂,要化掉什么东西然后才能让国家强盛。”

“嗯?”刘永铭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这才问道:“他是不是说,工业才是国家命脉,工业化即可让国家强盛?”

丁太后两眼一亮,对刘永铭问道:“你见过他?”

刘永铭摇头说:“不,他在傅家大院留下的那本书里有提了一下。”

刘永铭是在胡说,这是他自己猜出来的。

如果刘永铭是太祖皇帝,他也不会接受赵子季的意见的。

理由很简单,在农业社会里,生产力没达到一定水平之前,是发展不出工业来的。

而在那个破乱的割据时代,能够安定就已经就是一个奢望了。

经济、生产力不倒退,已经算是有“贤人出没”了。

工业化是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的。

资本原始累积本就不够,没有先行的投资成本根本就谈不上工业化。

农业国想要成为工业国,除非是以损失农业利益与农民利益,才能将资本累积起来,而后在城市里进行工业化改造。

这首先就得有千万级别的农业人口甘愿受苦二十年,用这二十年的人口红利换取到资本。

然后还要有足够的受工业教育的工业人口。

第三点是需要把科技树点起来,创新科技才是持续工业化的动力。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别看刘永铭手上已经有超过一百万两白银,国库每年也能盈四百多万两。但只这一点钱,是绝对撑不起一场工业化的浪潮的。

那些受苦的低层农民在没有足够的精神指导、没有历史使命感之下,根本就不可能会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让原本就贫困的他们再缩衣节食,他们只会揭杆而起!

英国羊吃人的工业化进程其实是一场十分血腥且可怕的灾祸。

而这种血腥持续了足足有近两百年!

刘永铭问道:“太祖皇帝没同意,那赵子季也一定没妥协吧?”

丁太后回答道:“他们有些谈不拢,所以太祖皇帝就想挫挫他的锐气,想着真去找一把神兵来将赵子季的剑比下去!”

“姨奶奶又是如何知道苗人那里有那么一把神兵利器的?”

“是我姐姐去套了赵子季的话,赵子季在醉意之下这才说出在湘南一所苗寨里有那么一把圆月弯刀能强过他所打造的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