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禁足几日(2 / 2)

御史言官怕给大皇子魏王惹祸,也不敢直言。

但是礼部那里的人看到了会上疏弹劾一二。

因为德育皇后的关系,刘塬平日里对刘永铭也仅仅只是训骂,闹得太过了就禁足几日,绝不会动真格。

但这一次刘永铭要去的可是榆林府,他可不能真的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照规矩,他得上一封奏疏向皇帝禀明离京的原因,经通政司承报到皇帝刘塬的案御前,经得皇帝刘塬同意准许之后,于宗人府里备案,然后才可以开始准备仪仗出发。

不过刘永铭是不用自己亲自写奏疏的,毕竟枯木禅师就是一个写奏疏的高手。

他写出来的东西滴水不清漏,别说是太子党了,就是习惯于玩弄文字的大爷党御史也挑不出毛病出来。

刘永铭出行的目的也不能直接写在奏疏之上,借口也更是好找。

刘永铭主管着内务府,而之前他上疏陈条的改革内容里就有一条是将皇庄里的牛羊改到河套等北方草原去牧养。

原因除了迁汉人牧民于草原边塞保边境平安之外,更是为征北大营提供紧急军粮。

最主要的是宫中吃羊一年就得耗去三千多头,而内务府在原本长安皇庄养的那些羊,一年根本就产不出四千多头的羊羔出来,而且饲养成本还高。

缺羊的时候还得去市集上采买,经各种小吏一手,内务府采购成本更是贵的离谱。

所以刘永铭建议不如就改养在北方,平账之时就地变卖,把银子汇入关中以后,再在关中购买羊只。

虽然北方的羊比关中的要便宜,但又由于饲养成本的因素及刘永铭对内务府采购价格的控制,实际上刘永铭的这一改制,每年能能内务府省下近三分之一的羊只消耗开销来。

所以,北方草原的内务府产业是极为重要的。羔羊生产的多了,除了供给宫中之外,也许还能盈利一些。

以视察内务府产业之名去北方,谁也不可能有正当理由反对,毕竟省下了许多银子。

皇帝刘塬更是知道刘永铭是冲着榷场去的,以刘永铭的经商手断,除了能给内务府省银子外,还能再赚一些回来,他当然会准许刘永铭出行了。

曹岳、狄怀庸、胡琏庸、宋宪那边刘永铭早就说好了,他们没有一个人会来阻拦。

而大皇子、四皇子、五皇子那些人烦着刘永铭,巴不得刘永铭就此消失。

甚至希望他去了以后不再回来,所以他们是更高兴得不得了。

这使得刘永铭的出行计划根本就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宗人府甚至还许了刘永铭该用的仪仗,让内务府拨了一些款给刘永铭。

这几日,王府里皆在忙着给刘永铭收拾出行要用到的东西。

但刘永铭自己却不在王府里。

他得先去都亭驿那里与曹玟辞行,省得恋人不知道自己去了哪里而担心。

刘永铭更担心的是曹岳会对曹玟进行盘问,然后把刘永铭的底都给问掉了。

刘永铭来到都亭驿见曹玟,只这一问却发现曹岳根本就没有来过都亭驿。

曹岳若是想知道曹玟在不在都亭驿都不必自己亲自过来,只要派人一打听即知道曹玟在都亭驿里。

但曹岳就是没来接曹玟走。

其实曹岳并不是不关心自己的女儿,也不是因为国事繁重没空来接人。

而是他觉得让自己女儿在都亭驿里呆几天也好。

主要是因为曹岳他知道了刘永铭要纳李裕的女儿为侧妃。

他还以为自己女儿是因为失恋所以才躲在都亭驿里不回来。

反正都亭驿有吃有喝清,还有兵丁把守,根本就用不着担心别的什么。

让自己女儿好好地冷静一段时间,把这段感情给忘了也好。

毕竟曹岳与刘永铭之间有解不开的嫌隙,他是极不希望女儿嫁给刘永铭的。

可是从来就没人与曹玟说过刘永铭要纳侧女之事,刘永铭自己更是没把这个“坏消息”说给曹玟听。

所以,曹玟发现父亲没来接自己这时是不开心的。

她觉得自己的父亲还是像以前一样只专注于国事而对自己不冷不热,即使知道自己在都亭驿没回去也不来把自己接走。

曹玟在都亭驿等了几天之后,心情却突然变好了,还乐得开心。

曹玟的武功之前都是自己凭借着那本秘籍瞎练的。

虽然有胡梨这么一个师父,但胡梨根本不识得那些蒙文,这也导致了曹玟的武功里还有许多的瑕疵。

只是曹玟的武学天赋极高,愣是给她练成了一身的本事。

那套剑法本是太宵真人所创,如今太宵真人即在身边,她还乐得向太宵真人请教,曹岳又不来找自己,她便放开了向太宵真人学习。

但太宵真人只是只教她一些招式,一点内功心法也不传。

谁让曹玟现在的内功出了大问题呢。

刘永铭来找曹玟的时候,把遇到苗人女子的事情说给了曹玟听,并说自己要去榆林府找那把圆月弯刀回来,好跟苗人女子换那枚麒麟血竭。

曹玟听了以后十分感动,说是要陪刘永铭一起去榆林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