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毁诗(1 / 2)

诡道读书人 蒋万 1929 字 10个月前

就在那数百里外的凉州学宫内,同一时刻,他们也在举办冬至文会。

正当气氛如火如荼的时候,文山上的文钟突然又响了。

而且一响,就是连续的两声。

当!当!

“贯州作品出世了?!”有学子失声惊呼。

下一秒,就见一道三色长虹骤然从文塔中飞出,掠向石府的方向。

人们面面相觑,看着本次文会中魁首所作的登府作品,一时之间,竟然个个都觉得味同嚼蜡,索然无味。

没办法,魁首见状,只能无奈地长叹一声,第一个起身,说:“走吧,诸位同窗,今日冬至,咱们结伴上文塔一看究竟,是不是又是上次那位‘无名先生’所作。”

人们听见魁首提起那位作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无名先生”,个个都是眼前一亮,情不自禁地就起身了。

“或许真的是!你们不是靠窗的没看到,刚刚那道虹光,真是射向石府的!”

“说来惭愧,想当初,在下还以为此句定为守渊人先生所作,没想到竟是一位‘无名先生’……”

“是啊,真想与能作出此句的同道秉烛夜谈,一醉方休!”

学生们从酒楼中鱼贯而出,结伴而行,一路上都在讨论这位所谓的“无名先生”。

……

如意酒楼内。

紫色的光芒在纸张的上方膨胀到极点,随后砰的一声炸开,将整个寒梅居都给笼罩在内。

在这一刻,房间里的梅花疯狂生长,从墙边探出墙外。凛冽的寒气中,一道幽幽的清香融于其中,凝而不散,自强不息。

正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梅花独有的香味的时候,头顶忽然降下了一道三色虹光,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生生撕开了幕布一般,劈在了姜陵的身上。

虹光洗体这件事姜陵已经经历过了一次。

但对于在场的绝大多数人来说,那是见都没见过的。

人们艳羡地看着姜陵被虹光所笼罩,其中云承远再也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波动,一张脸简直阴沉得快要滴出水了。

虹光洗体只有第一次的收获才是最大的,所以此次洗体,只维持了短短十分钟,虹光便渐渐淡去。

当姜陵睁开眼睛的时候,眸子中三色光芒一闪而过,几乎所有人都能察觉到他眼睛深处的喜色。

“姜兄,不知才气增进了几缕?”蒲新知微笑着问道,眼中同样也有艳羡之色。

他虽然身为县令之子,年纪轻轻就已经考过了府试,成为了立身境读书人。

但他同样也未能作出过贯州级别的诗作,最高的,也只是登府罢了。

“如今已有六缕。”姜陵没有隐瞒,实话实说。

此言一出,场上顿时响起了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

“姜兄把握机会,或许二月中旬考试前,天子蒙生有望。”蒲新知含笑道,但却绝大数人都在暗自摇头。

虽然各州每几年都会有那么一两名天子蒙生出现,但那终究只是极少数的个例。

以姜陵目前的才气数量来看,若是还有个半年的时间,说不定还有机会,但现在距离县试只剩三个月左右……有人暗自摇头,机会终究还是不大。

“我相信勤能补拙。”姜陵点了点头,他也知道时间紧迫。

“好一个勤能补拙!”不少人听此成语,拍案叫绝。

在场的人中,更有立身境的读书人忍不住称赞道:“没想到姜兄不仅拥有登府诗才,竟然还隐隐摸索到了直通圣道的真谛,还真是令我等宛如受到了才气灌顶,茅塞顿开!”

蒲新知更是微笑着说:“在下就在此,预祝姜兄二月的县试,凯旋功成了!”

人们激烈的讨论之情迟迟不散,此时李永和云承远两人的脸色都难看到了极致。

而姜陵却暂时只想晾着他们。

没想到的是,过了一阵,李永却是忽然开口了。

“姜兄贯州咏梅诗一出,别说是咱们这小小的沛县的冬至文会的魁首,恐怕就连整个凉州的冬至文会的魁首,都能有一争之力。”

听到前面的时候,众人的神情逐渐舒缓,以为李永有心挽回两人之间的关系,就算不成朋友,至少也不落为敌人。

没想到李永却是突然话锋一转,目光如剑般直逼姜陵的眼睛:“只是文会归文会,文比归文比,姜兄和云兄虽无纸上约定,但口头上却已经定下了规矩……”

“那就是所作之诗,必须是为司姑娘而写的才行!”

李永一字一顿,掷地有声地说道,在场的不少人闻言纷纷变色。

他们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因为姜陵所作之诗中,无一字提及司鱼!

文比虽然不如文战那般惨烈,会涉及生死,但终究还是关乎于文名,如果一个人的文名受损,那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心境。

姜陵若是蕴灵境的读书人还好,文宫中已然开始蕴养文灵,可驱散邪念。

但现在的问题是别说蕴灵境了,姜陵现在就连三之境都不是!

身为普通人的他,如何在失败中恪守本心,继续追逐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