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长亭外(1 / 2)

诡道读书人 蒋万 1913 字 10个月前

答完对联。

姜陵微笑着看向面前的王维,笑道:“老师,这下可还要继续拦我?”

“莫要得意得太早。”王维哼了一声,侧过身子让到了一旁。

姜陵上到二楼,大厅里的蒲新知等人连忙追上楼梯,跟了上来。

这一举动惊醒了其他尚在懵懂的食客,这下连桌上的佳肴美酒都顾不上吃了,为了防止摔倒,两只手在宽大的衣褂下一捧,连忙追了上去。

姜陵走上通往三楼的楼梯,果然,在一间房间的门口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白发老人坐在一张木椅上,面前的木架上摆放着一张水墨画作。

此时此刻,他似乎刚好补全了最后一笔,无形的才气在纸面上翻涌鼓动,竟是缓缓流露出了“登府”的气息。

院长竟然在画道上也颇为精擅?

姜陵自然认得出古院长的背影。

只是当古文山转过身的时候,姜陵的脸上顿时浮现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像是看到了什么石破天惊的东西一般。

古文山变年轻了。

虽然依然长着满头白发,但却再也没有以前那般干枯稀疏的感觉,蓬松光彩,像是天然长出的一般。

不仅如此,古文山佝偻的身材也变得挺拔了,脸上的细纹也减少了,像是凭空年轻了二三十岁。

若不是他的脸上依然挂着那标志性“老神在在”的笑容,姜陵只怕都要以为面前的是古院长的儿子了。

“恭喜院长先生修为大进,返老还童。”姜陵揖首恭贺,敏锐的察觉到了对方身上的气息变化。

古文山能够更进一步,延年益寿,姜陵是发自内心为他感到高兴。

毕竟司天游当初为了太虚谷的布局,镇压了镇魔渊异动后不久就前往了皇城,待了足足数月。

除了出发前急匆匆地为姜陵上了一节课,其实平日里的学习都是司鱼代师授业。

虽说司鱼也很好,但她自身还处于成长的阶段,不可能时时刻刻陪着姜陵。

所以在其闭关,谋求突破天子茂生的日子里,姜陵的学业,一直都是古文山亲力亲为的辅导。

虽说姜陵过去了后山,连一张草稿纸都别想带回来。

不过他终究还是带走了从古文山身上学到的知识与学问。

这份帮助是无价的。

“就算你夸我,今天这门你也得先通过了我的考验才能进去。”古文山笑道。

“还请先生出题。”

姜陵已经隐约猜到了对方要以“画”为题目的内容。

果然。

只见古文山微微侧身,顿时露出了他身后那幅画作的全貌。

蜿蜒曲折的古道如同一道长河般贯穿画作中央南北,古道的尽头屹立着一座八角小亭,芳草萋萋,隐约可以看见里面站着一男一女两道背影。

女子吹笛,男子捧书,皆是目视远方,一股怅然若失的感觉跃然纸上。

画的是我和司鱼吧?

虽然已经极力用各种各样的事情麻痹自己。

可不去看却不代表着它不存在。

姜陵心底很清楚,如果将来自己的实力达不到一定的高度,还有可能连寻找司鱼的资格都没有。m.73zw8.com

这也就意味着两人至太虚谷之后,再无重见之日。

古文山身为过来人,自然是看得出姜陵这些年轻人心底想的是什么,微笑道:“来给我这幅画题首诗吧。”

话音落下,一旁早已准备好的小厮立刻便将书桌搬了过来,上面笔墨纸砚样样齐全,就等姜陵动手了。

给画题诗,此举自古以来便有。

无论是李白还是王维,他们都曾留下过这方面的佳作。

只是这种类型的诗,往往需要与画中的场景内容高度贴合,起到相得益彰,交相呼应的作用才算好。

否则的话,又是一首驴唇不对马嘴,无病呻吟的不入流之作。

所以,在众人看来,姜陵即便诗才绝佳,最少也应该要用百息的时间揣摩画意,逐字逐句的斟酌思考,这样才能保证写出来的诗作不堕名声,不毁画作。

但没想到的是。

众目睽睽之下,姜陵似乎只是对着那幅画看了几息,便抓来了一支小楷笔,提笔沾墨,当即便在画作上作写。

此举当然引来了场上一阵哗然。

“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更胜闻名,还未作写,姜镇国便胸有成竹,吾望尘莫及!”三楼有位蕴灵境的读书人看到这一幕,感慨良多。

然而写诗时,姜陵会习惯性的屏蔽对周围的感应,所以并没有听到这句话。

姜陵落笔的同时,看着纸面上熟悉而又陌生的词,心中陡然生出了一种“物是人非,时过境迁”的感觉。

一时之间,一股怅然的感觉充满了整个胸膛,让姜陵竟是情不自禁地唱了出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