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诗成天下知(1 / 2)

诡道读书人 蒋万 1864 字 10个月前

太清广场上,姜陵身着白袍,腰间系着一根青色的飘带,文房四宝皆是虚圣级别的文宝,散发着非比寻常的气息。

天空中,阴霾翻滚,雷霆闪没。

所有人翘首以盼地望着姜陵,连大气都不敢喘,紧张万分的期待着,好奇着,姜陵会写出何等惊天动地的诗作。

王元植神情怨毒,在心中恶狠狠的诅咒着,都到这种地步了,还要写诗写文,真是沽名钓誉,虚伪至极。

即便写出了镇国作品又如何?

结果还不是一样的!

沉重的压力,众人的目光,所有的外在因素都没有影响到此刻的姜陵,他提笔就写。

“将进酒。”

众人神情未变,只是有些讶异,姜陵竟然会选择乐府《铙歌》十八曲之一来作诗。

因为古往今来,好像还从未听说过谁写的《将进酒》,能够达到贯州层次的。

姜陵没有注意到众人表情的变化,继续作写。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看到第一段,围绕在广场四周的众人眼睛一下就亮了起来,有楚国学宫的老师甚至一个没留神,拔下了自己的一撮白胡子都没注意。

关择言、李通幽微微点头。

林橘的两眼则是在放光,忍不住激动,手脚颤抖。

明明还没写完,就已经有读书人情难自已的小声讨论起来。

“文君不愧是千年难遇的诗道奇才,寥寥两句而已,便如携着天风海雨迎着我们而来,气势浩荡磅礴,文字功底可见一斑。”

“上句写黄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黄河之去,奔流不回。一涨一消,构成舒卷往复的咏叹意味,回味不穷,意象万千。”

“囊括了时间与空间,大开大阖,读之唇齿生香,仅此两句,便已经为整首诗作构筑起了骨架,打好了基础。”

“不过如此恢弘的开篇,若是后继无力的话,怕是会虎头蛇尾。”

“嗯,而且若是继续沿着这个意境发出感慨的话,多多少少都会显得过犹不及。”

有惊叹,也有怀疑。

其实一般情况下,有读书人能够在这么多人面前作出这么两句,已经足以引来满堂喝彩。

但此时此刻作写的是姜陵,是当代文君。

围观的观众是楚国的大臣,学宫的师生,远道而来观礼的虚圣。

正因如此,眼光自然与寻常读书人不同,评判标准也高上正常许多。

姜陵视若罔闻,停顿两息,继续书写。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嗡!

混沌气弥漫,姜陵笔下的文字似乎与天道产生了共鸣,笔锋与纸页交错间,宛若一朵朵墨莲盛放,瑰丽优雅,大气磅礴!

虽然此时此刻,诗作还未完全竣工,但已经有不少人猛地攥紧了拳头,眼中流露出不可思议的震惊之色。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73狆彣蛧

一众虚圣被姜陵的诗句震撼得瞠目结舌。

该是拥有何等自信的人,才敢说出天地生下我,必然有其道理,即便我散尽千金,它们终有一天也会如同江河入海般回到我的身边!

“惊才绝艳,何其惊才绝艳!”当代楚国学宫文章泪湿青衫,痛哭道:“行文至今,句句绝句,笔力之浑厚,震古烁今,奈何……奈何苍天无眼!”

人们的心像是被一只手凭空捏住了一般,忽然升起了一股窒息般的痛苦。

仔细回想,好像确实如此。

行文至今,每一句都值得人们反复咀嚼,回味无穷!

“李兄莫哭,姜陵说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工部尚书古文山沉声说道。

他怀疑,姜陵在暗示着什么,在敲打敌人,自己的力量不止于此。

“诗作已经立意,哪怕后继无力,凭此两句,贯州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议论声中,下一段的内容姜陵一气呵成,行云流水。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魏君子,彭老翁,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姜陵落笔停顿,天地震动,在这一刻,场上凡是达到归一境修为的强者,都心生某种感应,抬头望向长安城的方向。

可以感觉到,在那边,有一双双眼睛因此句投来目光。

“是……半圣?!”王元植的牙关在打颤,嫉恨无比,不愿接受此时就连远在长安城的圣者都在关注姜陵作诗的现实。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林橘的脸色满是复杂。

这是一句神来之笔,但却被姜陵随手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