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皇帝的态度(1 / 2)

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而且,池县令这边知道的也不多,问了也白问。

随后,凌州府开始征徭役了。

但这次是每日一文钱,给吃饱饭。

据说是去幽州修城墙,专门阻止鞑子南下的。

还要尽快。

一时间,主动报名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只有将鞑子拦住,他们才能过太平日子。

叶家村十三户,去了十四个,族长很放心,说叶寒青在那,有他照顾着,不会有问题。

林管事专门来了一趟,告诉叶风,红薯已经送去了京城,让他等消息,还告诉叶风,明天有粮食和缴获的金银珠宝从幽州运出来,路过阳水县城,车队怕不是要走三天,可想而知,东西肯定不老少。

所以,县城要开始戒严,一共三天,让他做好准备。

也就是说,面馆要停业三天。

林管事顺便吃了一碗面才走。

走出去之后,还琢磨着,为啥一个面条还能吃出瘾头来,几天不吃就想的慌,难怪生意这么好。

刚刚戒严,一场轻雪就飘了下来。

给大师傅放了假,让他回家。

叶大郎和叶寒盛赶着骡车回了叶家村。

叶洛茵和叶风也回去了。

六娘不方便,就和孙氏留在县城。

这次回来,主要是看移栽的海棠果树和收大萝卜。

他们回来的时候,族长开心的说,“萝卜起的多,都挑的好的搁那放着呢,你要多少拉多少。”随后脸色一沉,认真的道,“老大,别给铜板,给了铜板真就伤了情分了……”

那就不给铜板了。

叶风跟族长说,再让大郎和叶寒盛锻炼一个月,就可以回来开面馆,这回来也主要是看看族里谁的厨艺好,带去城里练练。

自家人有这个手艺,那就用自家人最好。

算是分店,他给开工钱。

和在县城给开的一样。

这个诱惑可太大了,但是没选上的也不着急,跟着叶老大,机会还会有的。

叶洛茵则是跑去看烧的木炭,好家伙,烧的真不少,这回走要拉走一车。

如今下了雪,地里的白菜萝卜都起了出来,给他们的已经装了五个布袋子,各个都是好的。

大爷爷和爷爷很厉害。

竟然移栽了一千多棵海棠果树。

根部下面还给绑了草帘子。

感觉……挺像回事。

这一次将二叔叶海带来了,本想带吴氏来城里看看,可吴氏不放心家里,说啥都不来。

叶风准备让叶海和叶忠赶骡车,这几天往返县城拉东西。

林管事给弄了十袋子糙米,这个得拉回去。

一部分礼品盒与茶叶罐已经完工,一次肯定拉不回来,就要分批拉。

拉到县城都放在了宅子的西厢房。

还有腌渍的酸菜酱菜萝卜等,都要从叶家村拉回来。

所以,这段时间就是叶海和叶忠来回跑。

而来学厨艺的是叶老六。

很有天赋,做东西也很好吃。73狆彣蛧

他拜了吕师傅为师父,专心学习做各种面。

这一天,林管事就将叶风叫去了县衙。

池县令送去的红薯到了宣晖帝的手里,皇帝自然震惊,可是,却需要试种之后,才可以有论断。

也就是说,种下去的是多是少,只有叶家村的人知道,别人无从知晓,这不足以服众。

叶风也没觉得失落,民生无小事,关系到粮食的问题,小心些是正常的。

毕竟,古人都擅长制造祥瑞讨好当朝皇帝。

池县令很满意叶风的态度,还问叶风想不想去京城开面馆,如果想去的话,他家里就有临街的铺子。

因为皇帝的态度,池县令也不好给叶风什么赏赐。

一切都只能等明年再说了。

叶风问池县令,“大人,我这当父亲的开面馆,会不会影响我儿子和孙子的前程?”

那边胡主簿就笑着道,“我出身农家,家境贫寒,母亲为了供我读书,也是开了一家小食肆维持生计,但老家在乡下,是农户,可以参加科举。”

随后又给科普,说是被发配流放的贬为庶民的,那自然是不行的。

除此之外,都可以。

叶风谢过了池县令的好意,只说自己见识浅薄,哪里敢去京城呢,胡主簿看了一眼谦恭的叶风,心里想,你的见识可不浅薄。

但不去是对的。

池县令其实就是随便说说而已。

他其实穷得很,那几个铺子都是夫人的嫁妆呢。

你要是真答应了,少不得惹了他没脸面。

算你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