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1 / 2)

可以说,如果这些人都很努力和用心,她们的收入差距会越来越小的。

而这时候,叶风和孙翠芝单独去给老宅送年礼了。

鸡鸭鱼肉,棉布茶叶和鸡蛋,当然还有孝敬吴氏的一对银镯子。

吴氏当时就哭了。

当初大儿子骗走了她唯一的首饰,她生气吗,肯定是生气的,恨不得掐死他。

那时候就想,这日子过的没指望,活着比死了难多了。

熬吧,自己也不做啥坏事,没准下辈子能投个好胎。

那时候的她,哪里想到还能有如今这样的日子?

其实叶风现在给金镯子也能给得起。

但是,不能一步到位。

如今看他们三口人,是不可能回去了,所以,以后的日子长着呢,总要一年比一年好,日子才有盼头。

另一边,春枝几个姑娘,给孙翠芝买了一个银手镯,给叶洛茵一个小的。

都是在万宝楼买的。

这个孙翠芝和叶洛茵是不知道的。

收到礼物,两人都很开心。

尤其是孙翠芝,给了不要和不给那就是两个概念。

叶风又去了族长家,和他说起了想和常斌说一下,要不要等开恩科了,去参加考试,如果想的话,他想办法来安排。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哪怕换了皇帝,重文轻武的太康朝依然是读书人的地位最高。

这也是为什么兰姨娘轻视叶家的原因。

族长自然开心,族里真要出了举人,哪怕是秀才,那代表的意义都不一样。

不过算算日子,现在的常斌可还没出孝期呢。

太康朝从前的孝制很严格,家里的祖父祖母或者父母过世,嫡长子和嫡长孙都要守孝三年。

这三年里,规定也很多。

不能成亲办喜事,不能当官,还有一点就是,不能参加科举。

后来,太宗皇帝丢了国都,丢下了几十万子民,跑去了京城。

当年的科举,就没了这种严格的规定。

只要满三个月就可以了。

但如果你自己非要守,那别人也没办法。

比如常青衡,祖父祖母没了,未婚妻也没了,就他这样的,在以前是三年内不得成亲的。

可如今未必了。

死的人多了,都麻木了,也没人去守三年,然后叶风还分析,虽然如今还是以孝治天下,可宣晖帝未必会这样做。

但不管如何,提前准备还是好的。

叶风和族长商量了一番,两人就去了叶彩玉家。

一进屋就有一股药香。

说明了来意,常斌有些震惊,可又觉得很汗颜,因为他没啥银子。

如今手里的银子倒是有点,可那是一家子的生活费。

要是给他拿出来去读书,那家里人就该喝西北风了。

读书是最费银子的。

他现在哪里有这个条件。

等族长说,读书的费用族里承担之后,常斌有些不可置信。

他资质不差,可是家里太穷,而且,运气不好,错过了两次机会。

然后……科举就停了,一直到今天。

想到这里,常斌忙问叶风,“可是要重开吗?”

“目前没有准确的消息,但我分析,也快了,毕竟咱们的新皇帝,是个干实事的,那他就得录用人才,科举势在必行,所以得有准备,不能等告示出来在去读书。”

当然是这个道理了。

不能现上轿现扎耳朵眼。

常斌也知道这个道理,可他姓常,叶家的族里拿银子供他读书,他担心族里有人有意见,而且,还担心自己考不中,对不起岳父和叶风的一片心意。

叶风知道他在犹豫什么。

就直接道,“大姐夫,不要考虑太多,就只当族里借你的,别管考得上考不上,咱们的日子都是越过越好的,这银子你迟早都能还上,而且,你还要负责教族里的孩子读书,这可是大功一件,我们还要感谢你呢……”

族长点头,现在找个读书人多难啊。

尤其是姑爷教孩子尽心尽力的。

如今日子刚过起来,谁家都舍不得买纸买笔的,冬丫做的纸张也都省着用,可也架不住时间长了,姑爷就给每人做了沙盘,说是他小时候就这么做的,也照样练出一笔好字来。

如今这十几个孩子,可和当初不一样了。

杜金,叶三郎,他的小孙子,这都是学的不错的。7彡筗彣網

读书和不读书,就是不一样。

就冲着这些,资助姑爷没人会有意见。

这里就定下来了,叶风又去了周家村。

剩下来的鸡鸭鱼肉还有不少,叶风给装了一马车,里面还有一篮子个头一样大的鸡蛋,放好之后,跟给周里正的年礼放在马车上,带着叶大郎去了周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