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9 章 利国利民!江山社稷才是大局!(1 / 1)

五龙同朝 朕闻上古 1118 字 9个月前

汉王何罪之有?面对这个问题,一众大佬都说不出话来。是啊,汉王何罪之有?杀劣绅,打土豪,分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均平徭役赋税……汉王朱高煦在江南做的这一切,扪心自问一句,谁能够挑出半点问题?他做的这一切,可全都是真真正正利国利民的仁政善举!打杀那些劣绅豪强,把他们的田地重新归还给老百姓,还推行一条鞭法,均平赋税徭役,减轻老百姓肩头上的重担!利国,当然是肯定的。江南问题已经如同毒瘤,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朝廷收不上税,派去钦差大臣反遭陷害算计,如若继续放任下去,只怕江南五府就会成为大明朝的国中之国了!所以,汉王殿下这么做,利国毫无疑问。

记住63xs那利民吗?老百姓重新得到了田地,还减免了大量苛捐杂税,远比之前沦为劣绅豪强的佃户要好得多!因此,汉王殿下此举,利民也没有问题。换句话来说,人汉王朱高煦做这一切,占据了大义之名,哪怕手段酷烈一些,也不过是些无伤大雅的细枝末节罢了。至于为何那么多的朝臣公然弹劾汉王朱高煦,在场之人都是心知肚明。无非是因为汉王殿下提出并且施行的一条鞭法!归根结底,问题就出在这一条鞭法上面!“皇上,汉王殿下公忠体国,可行事太过莽撞了些。”蹇义沉思片刻,选择换了一种思路。“赋税乃国之大计,不可贸然轻动。”“汉王殿下事先没有请示过皇上,直接在江南推行一条鞭法,势必会给整个大明天下各道州府县带来冲击!”“这一条鞭法皇上不知,臣等亦不知,满朝文武无一人知晓,就这么凭空在江南五府推行,一旦日后出现什么隐患,那当如何是好?”现如今问题根源,其实就出在这一条鞭法上面。天下官员其实并不在意江南那批士绅豪强的死活,他们只是担心这一条鞭法会不会成为新法推行至天下,从而影响到自己的财路!所以,蹇义直接点出了这个问题,把众人的目光聚集到这一条鞭法上面。不予推行,或是暂缓推行,都能够解决眼下朝廷的混乱!然而永乐帝听到这话,当即冷笑了一声。“有什么隐患?”“一条鞭法的内容,尔等想必也知道了。”“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赋相对均平。”“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这三条哪一条不是利国利民之举?哪一条对大明对百姓有不利之处?”“呵,尔等口中的隐患,只怕是针对官员士绅说的吧?”“丈量清楚了尔等家中田地,等同于掌握了你们的家底!”“所有徭役赋税全部统一,天下官员也就没了名目搜刮民脂民膏!”“这确实是隐患啊,财路被断的隐患,对吧?”皇帝陛下声音中带着些许冰冷,落到群臣耳中,更是充满了杀气。但他们不得不承认,皇帝陛下这些话说得还真是大实话!一条鞭法有什么隐患?有个屁的隐患!当然,那是对朝廷而言,对百姓而言!但是,对官吏而言,这简直就是灭顶之灾!首先第一个清丈天下田地,就足以让士绅豪强奋起反击坚决抵制了!自家家底都被朝廷官府知道了,那征收多少赋税还不是他们一句话的事儿?瞒报田亩数,少交赋税,这是士绅的基本操作。皇帝想要清丈天下田地,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太难了!测量田地的人是谁?地方小吏!上报测量结果的人是谁?地方官员!地方官吏一旦与士绅豪强勾结,少报瞒报田地数量,那简直就是轻轻松松的事情!你皇帝想知道天下有多少田地,那就自己个儿带人去测量啊!但是,这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然而现在不一样了,皇帝陛下不用亲自出马,汉王朱高煦就已经上场了!这第一步,清丈田地,他做得很是完美!没有任用地方小吏测量,没有任用地方官员上报,而是直接调人前去完成这个工作!他朱高煦调去的人,赫然正是他朱高煦亲手培养的新学子弟!学部侍郎王骥亲自带队,带着这些满腔热血还精通算数的愣头青,硬生生地把江南五府的田地给测量得清清楚楚!也是到了这一刻,一众大佬才陡然惊醒,那位汉王殿下早在几年之前就开始布局,就为了推行这一条鞭法!儒生不可用,那就自己推广新学,培养新学子弟!于是乎,这本应该最难的第一步,就这样轻易完成了!田地数量清楚明了,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多了。一想到这儿,群臣都是默然不语。学部尚书解公豹却在此刻发声,引得群臣怒目而视。“皇上,臣闻江南五府田地已丈量完毕,学子们获益匪浅!”“既然推行一条鞭法势在必行,臣请率新学子弟由京师出发,先行测量南直隶各省田地,以便日后顺利推行一条鞭法!”此话一出,群臣大惊。这个解缙解公豹,真是阴损毒辣啊!推行一条鞭法,最难得地方就在于清丈田地!他可倒好,直接主动请缨,变相增强皇帝陛下推行一条鞭法的信心!只要田地数量测量清楚了,一条鞭法的推行也就简单多了。而且这解公豹也不乏怀有私心,毕竟一条鞭法一旦成为新法,那新学子弟自然就能随之水涨船高,凭借这份功绩步入仕途也不在话下!对于新学子弟而言,这就是个登堂入室的大好机会!新学正对应新法!朱棣闻言点了点头,看向解缙的目光之中,多了一抹柔和。“准奏!”“学部可先行准备此事!”“不过得等江南诸事皆完毕再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一条鞭法的效果,朱棣自己心中也没底。所以还是在江南五府施行再说,以便随时叫停。毕竟赋税乃是国之大计,半点马虎不得。解缙闻言有些不甘,不过也是见好就收,没有多言。虽然皇上没有立刻答应,但是态度已经很明显了。推行一条鞭法,势在必行!“皇上!”蹇义张了张口,还想要再劝。“贸然间推行新法改革税制,只会引得朝堂动荡,上下不安,还请皇上三思、以大局为重啊!”朱棣冷冷地扫了他一眼,随即叹了口气。“蹇爱卿,大局为重这话说得不错!”“不过,什么是大局?”“大明江山社稷才是大局!”“朕意已决,都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