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卫霍是幸臣?(2 / 2)

“少年霍去病在历史上的记载并不多,因此《汉武帝》里很多都是原创剧情,你怎么看待这些剧情?”

第二天,《汉武帝》播放第41集,苏哲饰演的霍去病被汉武帝看中后,让他成为侍卫,带回宫中亲自培养。

【他身材太完美了,那腹肌、那胸肌、那人鱼线,我不行了!】

一边为了国家和百姓,拼命提升自己的本领,想要未来上阵杀敌;

另一边小鹿乱撞,沉浸在和女主的爱情拉扯中。

而《资治通鉴》记载,霍去病自信拒绝了:

对比太明显,以至于很多《风中谣》粉丝都说:

【完了,看完苏哲,看不进去《风中谣》了。一想到匈奴人还在杀戮百姓,这俩人却在亲亲我我,就感到别扭。】

【怎么办?我既想看《风中谣》的剧情,看女主和男一男二的拉扯,又想看苏哲。】

【因为腹肌?】

他就像学者一般,认真提出自己的观点:

“外戚出身是实话,后面一句话也承认了他们的才华,任何人看到记载都不会真的看不起卫霍。我感觉,这更多在黑武帝。”

汉武帝其实是个昏君,也就运气好,卫子夫自带两张r,全靠他们自己争气,让他实现了丰功伟业。

【陛下!我是你失散已久的小公主啊!】

【接近什么?霍去病因为争风吃醋才上战场是真相?】

除了发癫的粉丝外,也有观众在比较两部剧:

【我不喜欢看历史剧,太无趣。防喷:看剧就图个乐子,想学历史为什么不看史书?但看到苏哲后,我决定追下去了,绝对不是因为他的胸肌!】

他只是在默默无闻时,就成长为天下无双,只缺展现的机会而已,而不是临上阵才突然突破。

苏哲立即精神起来,侃侃而谈:

接下来的时间里,在朝堂交锋、主父偃推行推恩令之外,便穿插着苏哲默默训练、思考、提升的镜头。

【其实苏轼也骂过卫青,比这还脏!(《卫青奴才》中造谣卫青给汉武帝舔痔疮上位)】

“咳咳,今天先不论文武之争。但很多人觉得《佞幸列传》在黑卫霍,但我们仔细品品——”

考虑到按照正常曲线,《风中谣》今天的收视率能达到3.0,说明至少有0.2的观众被《汉武帝》吸引走了。

【虽然我也不敢相信,但刚才查了,苏哲说的没错,《佞幸列传》中说:“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这俩绝世将星,r级人物,怎么成了幸臣?】

“如今我大汉和匈奴的战法,都是古人没遇到过的,如果照本宣科,照搬战车时代的阵型,只会被匈奴来去如风的骑兵击溃。”

【啊!霍去病,妈妈爱你!】

过了一天,苏哲也按照约定,和陈展鸿等演员一起接受网络直播采访。

准确地说,被苏哲吸引走了。

“好!”汉武帝大喜,赐予苏哲一匹骏马(白义),让他认真打磨骑兵技术,学习骑兵战法。

第40集结束后,《汉武帝》实时收视率瞬间抬升至3.5,苏哲饰演的霍去病形象,在大众心里瞬间代替了崔泽安。

在所有人的不解中,他解释道:

“武帝从马夫、私生子中提拔出卫霍两名将星,怎么看都是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足以作为明君的证明。”

一群乱七八糟的弹幕,看得苏哲很无语。

先重用,再展现才华,就是运气好;

先发现才华,再重用,就是知人善任。

崔泽安饰演的霍去病却是历史人物,在别人询问他相关问题时,却表现得对历史细节毫不了解,顿时受到了弹幕的嘲讽。

【服了,陈展鸿都有妈妈粉?】

【妈的,这帮文人有病吧?黑那些嚣张跋扈的武将就罢了,卫青这种民族英雄,个人品性也完美的武将都黑?】

【是啊,对比太明显,苏哲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崔泽安是“为了你,负了天下又如何”!】

通常来说,都是剧中一起扫楼,也是粉的狂欢日。

就是打仗看谋略,不用学古人的兵法。

【宋导很懂啊!这特写镜头,我喜欢,请多来一些!给摄像师加鸡腿!】

这一般是网络平台采用的宣传手段,但省卫视比较与时俱进,也采用了。

这是苏哲和宋献中讨论出来的剧情。

过了一会儿,他也问起苏哲对霍去病的人物理解,并询问:

但舆论却没有完全消停,只在暗处汹涌着。

因此,《风中谣》的当天收视率竟然下降至2.8,破三失败。

顺序很重要——

苏哲将这些有趣的细节一一道出,听得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傻眼了:

【苏哲这么细?】

改了好多遍。卫青、霍去病为什么在《佞幸列传》里的解析,是我自己原创的,反正我在全网没找到和我一样的观点,即不是为了黑卫霍,是为了隐晦地黑武帝。当然,也可能我读书少,没读过类似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