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口袋(2 / 2)

朱杞点点头道:“魏国公所言不差!不过此战并非灭国之战,也非灭族之举,帝国的目的只是要大败敌军。”

“大军征战首重士气,大元帝国的主力大军一旦进入了包围圈,士气便会降低三分。最重要的是大元帝国此次出兵,大元帝国的精锐大军和部族青壮混杂,一旦这些人明白自己陷入包围,势必会引发混乱。”

&;=&;&;&;“铁木真纵然再雄才大略,也不可能让那些牧民令行禁止。只要牧民乱了,大元帝国的就再无回天之力。”

“嘿嘿!恐慌可是会传染的,只要帝国在这几处城池这里留下缺口,包围圈中的大元帝国军队就不可能死战。”

徐达接着说到:“帝国还可以在缺口外布置兵马,劫杀逃出来的人马!”

朱杞点点头道:“魏国公所言不差,只要大元帝国大军进了包围圈,这次东进的人马就要留下大半。”

“此战若是取胜,大元帝国便再无回天之力,大清帝国也彻底没有机会了。未来,草原是帝国的了。”

朱杞说完,徐达、李文忠、常遇春满脸兴奋的看着朱杞。

……

“魏国公你擅于战阵,此战就交给你了。东线战场,两道防线的的兵马、城池都由伱节制,北线的曹国公也配合你行动。”

“另外,调信国公主持第三道防线的完善,以防万一。”

常遇春和李文忠自是满脸欢喜。

徐达却是苦着脸道:“大帅,信国公这边是不是有些……!”

徐达此时提起信国公汤和,也着实有些无奈!

朱杞绸缪大宋帝国时,汤和被朱杞留在后方,索性!大宋疆域并没有爆发大战,汤和也没什么怨言!

后来,左路军西征西夏帝国,汤和还是被留在后方镇守。幸好那时候,镇守契丹帝国边境和大金帝国边境的徐达和朱文正也没有捞到战事。汤和也无话可说!

可接下来,帝国西征草原三国,徐达、朱文正、李文忠不仅打了个酣畅淋漓,还个个战功赫赫。这个时候留守北域的汤和若是心中没有想法,根本不可能。

现在,大元帝国和大清帝国来袭,朱杞又把汤和留在第二道防线。这次汤和依旧没有说什么,因为第二道防线按照计划还是有大仗打的,甚至决战都有可能在第二处防线这里。

可是,朱杞一调整战略,汤和又被调往后方的第三道防线做定海神针。

这种情况就连徐达都看不下去了。

朱杞双手一摊,对着徐达道:“魏国公,第三道防线是帝国最后的保障,凡事未虑胜,先虑败!所以,第三道防线极为重要。纵观军中诸将,能担此大任的非信国公莫属。魏国公若是有人选推荐,本帅自无不可。”

徐达也明白朱杞说的在理,汤和是最合适的人选。

汤和在军中威望极高,若非汤和的修为没有突破大宗师境,恐怕大明帝国的军方第一人是不是徐达还不一定呢?

即便没有突破大宗师境,汤和在军中也是巨头,论地位稳压朱文正和李文忠这两位新晋大宗师。

所以,朱杞每次将后方镇守的任务交给汤和,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汤和就是朱杞为大军选定的力挽狂澜的定海神针。

有汤和这位定海神针在,就代表着大明帝国的行动即便失败,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为,汤和就是朱杞给帝国军事行动划定的警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