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你的论文能登刊,是期刊的荣幸(2 / 2)

这些钱放在这个时代,妥妥的算是一笔巨款了。

宁晨来到实验室,发现徐洲等人都正在忙碌着什么,大家的心情也都不错。

而现在钢城房子的均价也才两千多一平,买一套大房子,也不会花多少钱。

要是宁晨一个人就拿二百万的劳务费,那绝对是拿到总劳务费的大头了。

毕竟刨去学校的管理费,各种设备、材料采买的费用之后,剩下的钱可能连总经费的一半都不到。

唐纳森知道,凭借宁晨现在的研究状态,两人见面的那一天一定不会太远了。

从研究内容来看,这篇论文是上一篇论文的延续,论文研究的主题,则是“环对称Kahler流形上稳定性猜想的证明”。

如同唐纳森所想的,宁晨现在的研究状态的确非常的好。

况且那套房子并不大,面积只有七十多平,跟宁晨现在住的房子相差甚远。

“宁晨,这次横向课题的劳务费,伱这边是二百万,没问题的话,就在这里签一下字吧。”

那宁晨的这篇论文能够登刊,则应该是《米国数学会杂志》感到荣幸。

“呼……真是又一篇绝妙的论文啊!甚至相比上一篇论文,这篇论文的研究内容还要更精彩一些。”

因为即便是唐纳森,在平时审稿的工作中,也很少能够接触到质量如此之高,研究意义如此之大的论文,这让唐纳森非常享受整个审稿的过程。

一边说着,徐洲一边拿出了一个单子,向宁晨递了过来。

见到宁晨过来,徐洲高兴的说道:

经过初审之后,莫伊尔很快做出了初审通过的决定,并将这篇论文进入到了分配审稿人的阶段。

大概浏览了一下论文,唐纳森知道,这篇论文的研究方向,依然是和秋成同猜想有关的。

反正每一篇论文单独拿出来,都是一项完整的成果,早一点儿将论文投递出去,也能更早的得到审稿的结果。

顺利的话,在彼亚蒂下一款新能源汽车中,可能就会用到这项技术。

这个时候,宁晨的电话响了。

或许是因为在前两个阶段的研究基础上,宁晨对于解决整个秋成同猜想达成了一种融会贯通境界。

这一次,唐纳森也再一次被莫伊尔选定为三位审稿人之一,受邀参与论文的审稿过程。

宁晨大概算了一下,这税前二百万的劳务费,扣完税到手大概是一百三十万。

宁晨也不会和钱过不去,既然徐洲愿意这样安排,宁晨也就欣然接受了。

宁晨看着手机屏幕,发现是徐洲打来的电话。

宁强和王燕萍的那套房子是二十年前买的,现在虽然还不算太旧,但再过几年也要成为老房子了。

“200万?这么多吗?”

宁晨自然不会嫌这钱少,毕竟徐洲才是整个课题的负责人,而且在这个课题中,徐洲是真正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的。

有了上一次的经历,这一次阿比·莫伊尔并不需要再看什么秋成同的推荐信,毕竟宁晨的上一篇论文实在是太精彩了,连菲尔兹奖得主西蒙·唐纳森都对宁晨的论文赞叹不已。

“这都是你应该拿的,如果你觉得少,我们可以再商量商量。”徐洲笑道。

在回到盛州之后,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宁晨便完成了证明秋成同猜想的最后一部分研究工作。

宁晨帮着徐洲弄好了一些手续,又聊了些有关这个横向课题的事情。

得知宁晨再一次向米国数学会杂志投稿,唐纳森也是非常的激动。

想到这,宁晨便和父母打电话,商量了一下这件事情。

一开始,宁强和王燕萍都不同意宁晨再给他们买房子,说他们现在这个房子就挺好的,宁晨赚钱也不容易,不需要再在他们身上花什么钱。

不过宁晨转换了一下思路,跟父母说未来这几年房价会涨的很快,就算买完房子不住,再过几年卖出去也能赚不少钱。

()

wap.dingdianor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