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天才之间的默契(2 / 2)

听着徐洲的解释,隋枫也大概明白了徐洲的意思。

通过浸渍、刻蚀、热处理等步骤,实验组成功制备出具有规则介孔通道的硅-碳复合纤维,加工的效率相比之前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隋枫倒也不是特别关心徐洲的想法,因为隋枫对自己的定位,只是帮老师干活的苦逼研究生,老师让自己干什么,自己就去做什么好了。

宁晨和徐洲都加快了吃饭的速度,狼吞虎咽的把饭吃完之后,便返回了实验室。

“宁晨,伱这个想法真的可以一试啊!你说的这种材料,我们真的有可能制备出来!”

两人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很快对后续的实验方案达成了一致。

三维纳米纤维材料具有更强劲的物理性质,可以更好的抑制材料的体积变化和粉化作用。

徐洲对于宁晨和隋枫的态度肯定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个横向课题之中,徐洲只希望宁晨能够解决一些关键的问题便可以,不需要将时间放在太多基础的工作上面。

“至少从结构上,还是完全可以制备出来的。只是你说的那个空间群尺寸,我不知道能否准确的达到。”

“那接下来,我们先把手头的实验停一停,先尝试着去合成这种介孔分子筛材料吧。”

徐洲找出了几种自认为最符合宁晨理想中的介孔分子筛材料,宁晨听完也觉得,这些材料的确有可能满足自己的要求。

要是项目做完,能给自己多发一点儿奖金,隋枫就谢天谢地了。

正式开始新的研究课题之前,宁晨先是确定了自己的首先要进行的工作。

……

“徐老师,你指的是哪种材料?”

实验进入到这个阶段,宁晨也可以放心的准备自己的新项目课题了。

那些基础的工作,随便一个材料学的研究生都可以完成,但宁晨的作用却是其他人所无法替代的。

隋枫倒也乐得清闲,反正自己之前刚刚发了一篇论文,硕士毕业并没有什么压力。

听完宁晨的解释,徐洲马上停下了吃饭的动作。

中午休息的时候,宁晨一边吃着饭,一边向徐洲问道:

“宁晨,你刚才说的类似于二维的六方通孔结构,是指的这种吗?”

听到宁晨的问题,徐洲先是愣了一下,转而问道:

“宁晨,你问这个干什么?”

当然,徐洲并不满足于此,因为这种一维的纳米纤维材料最终能否真的得到应用,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相对于一维纳米纤维材料,徐洲对于三维的纳米纤维材料有更高的期待。

“徐老师,你说有没有一种材料,拥有类似于二维的六方通孔结构,空间群尺寸大概在6mm左右?”

单纯的合成一种介孔分子筛材料并不困难,难的则是能够找到尺寸合适的介孔分子筛材料。

仅仅花费一周的时间,实验组就将这种介孔分子筛材料,顺利加工为介孔材料模板。

“实验先不着急做,隋枫你先去忙你的吧,一会儿有事我再叫你。”

实验进展到这个阶段,已经进入到徐洲非常擅长的领域之中。

让他们感到欣喜的是,在这几十种介孔分子筛材料之中,他们找到了一种符合他们要求的介孔分子筛材料。

这种材料在材料学中,属于介孔分子筛材料的范畴,合成方法和类型都有很多种。

“对于FeSe单层薄膜,我还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性质测试。因为FeSe薄膜,才是整个超导体系之中最核心的部分。”

确定了这项核心工作,宁晨开始研究FeSe单层薄膜的合成方式。

而在这期间,宁晨向《Nature》投递的三篇论文,也已经有了新的进展。

()

wap.dingdianor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