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2 / 2)

不过,这本教材还是得到了多所工科学校的重视,被认为是材料学界一本非常新颖和专业性的教材。

“徐老师,由于这个研究在未来可能会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我们还需要对这个研究项目严格的保密。”

当然,用于战斗机发动机的材料并不只有一种,包括用于涡轮盘、燃料室火焰筒、外机闸、喷管、加力燃烧室衬套等等的材料,都各自有所不同。

在这之后,宁晨向徐洲大概讲述了一下,自己想要研究的课题内容。

晚上回家的时候,宁晨利用小智的模型化处理能力,进行着相关材料的设计。

这几种材料,都是可能同时实现低密度、高强度、耐高温能力强的材料,相比于传统的材料,具备更加优异的性能。

徐洲知道,在这之前宁晨肯定已经有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方案了,就算他们再提出一些自己的方案,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

联想到宁晨之前曾经消失过一段时间,结合宁晨之前做过的实验项目,徐洲大概猜出了一些可能。

正在徐洲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宁晨问道。

宁晨之所以想要研究这样一种材料,是因为宁晨觉得,现在有关空气动力学技术的研究,已经接近到达上限了。

经过数日的准备之后,秋成同正式开始了这门课程的授课。

“徐老师,现在忙吗?”

宁晨之所以会将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课题的第一个研究对象,是因为先进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上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应用。

当然,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也有着自己的缺陷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宁晨将这些问题一一指了出来,以及一些可能的解决方向。

不过徐洲毕竟是材料学的教授,听完了宁晨对于这种材料的描述之后,徐洲也大概明白了这种材料的应用方向。

“宁老师,还是请你直接说一下你的方案吧,然后我们再基于你的方案继续讨论。”

想到这,宁晨便决定,先和徐洲商议一下这件事情。

“好,那我们就先大致做一下实验计划吧。”

就算宁晨能够让小智用到超算,算力也会比现在提升很多。

对于这一点,宁晨同样也是比较放心的。

听完了宁晨的讲述,原帅和隋枫虽然还不知道宁晨到底想要将这些材料用于什么领域之中,但也能够猜出这绝对是应用价值非常大的材料。

包括盛州大学的各位材料学老师,也都觉得,这恐怕是一本最好的材料学基础教材。

使用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飞机,可以使飞机实现百分之十五到三十的减重效益。

因为小智的本质只是一款人工智能,本身并没有单独完成各种复杂计算的能力,还需要借助硬件作为支撑。

“宁老师,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种材料应该是应用于航天或者航空的领域之中吧?”

这种耐高温、密度低、强度高的材料,徐洲还是很容易想到其应用方向的。

在这之后,包括燕京大学、国科大等等其他多所重点院校,也陆续跟进,引进了宁晨编写的这本教材与课程。

宁晨知道徐洲想要表达的意思,现在实验室的每个人手头都有各自的课题,但如果宁晨的这个课题研究意义非常重大的话,大家自然是会挤出时间,参与新的研究课题。

但包括徐洲在内的其他三人,都觉得已经没有必要进行这个流程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宁晨已经非常习惯新的工作节奏,而这个时候,宁晨知道,自己也该研究一些新的实验课题了。

因为这个研究课题的意义属于机密,宁晨并没有直接和徐洲说自己要研究战斗机发动机的材料,而只是说明了一下这些材料的性质要求。

听到徐洲的猜测,宁晨并没有直接肯定,也没有表示否定,而是不置可否的说道:

“关于这种材料的应用领域,等到材料被制造出来更容易准确的判断。这种材料在汽车等领域上面,也可能会有一定的应用空间。”

宁晨对于自己的研究课题自然是有非常充足的信心,能够让宁晨看得上的课题,自然不会是什么普通的研究课题。

宁晨心中清楚,仅仅依靠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并无法让夏国战斗机的性能最大化。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秋成同不得不进一步的去深入研究宁晨编写的这本教材,以保证自己能够理解其中的精髓所在。

而当这项研究到达一定程度之后,继续在这个领域上研究,也并不会有太多的进步空间了。

因此,去研究一种新型的、可以用于战斗机发动机的材料,还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因为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存在性和光滑性问题的解决,以及星河号量子计算机的研发,这让有关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取得了快速的进步。

宁晨觉得,自己只要先按照这些性质进行材料的设计,等到将这些设计出来的材料成功合成出之后,再去评估其应用价值就可以了。

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具有耐高温、强度高、密度低等等的性质。

在看完了小智的这些设计方案之后,宁晨对于这些方案还是较为满意的。

隋枫在科研能力上不如原帅,嘴却是一样的严,毕竟连徐洲想要从隋枫口中问出什么有用的信息,都很难能够问出来什么。

想到这,宁晨便打开了电脑,对着自己设计的材料方案,讲解了起来。

看到宁晨电脑中的内容,徐洲心说,自己刚刚的猜测果然是正确的。

在宁晨面前,自己再去提出什么方案,简直就是自取其辱啊。

()

wap.dingdianorg.com